本报记者 赵语涵
逛街、看电影、游园、健身……今年春节选择留京过年的山东人刘凯把自己的春节假期安排得丰富多彩、满满当当。春节期间,像刘凯一样的“原年人”给北京消费增添了活力。今年前两月,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68.0亿元,同比增长27.2%,比2019年同期增长4.5%,实现了2020年以来累计消费增速首次转正。
市场回暖成为北京市经济稳步恢复的一个缩影。记者昨天从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2021年前两月,北京市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在上年低基数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则呈稳步恢复态势。
春节刚过,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生产线已100%复工运转。一条条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效率惊人,每条产线每70分钟就有一台设备产出。今年本市不少工业企业在节后迅速恢复到了全速运转状态,为2021年北京工业生产迎来开门红。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11.6%。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8倍,汽车制造业增长79.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3%。高端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1倍左右。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倍、1.5倍和48.3%。
消费数据同样迎来喜人变化。去年受疫情冲击,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为负,但降幅持续收窄。今年开年,在双节来临、就地过年等因素推动下,前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终于转正。1至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8.0亿元,同比增长27.2%,比2019年同期增长4.5%。
去年一直逆势增长的网上消费继续显现活力,前两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761.6亿元,增长48.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203.0亿元,增长26.9%;餐饮收入165.0亿元,增长30.5%。主要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4.4%、37.9%和21.1%。
固定资产投资也在逐步回暖,为经济发展蓄足马力。1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8%,比2019年同期增长4.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7%,民间投资增长37.6%。分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5倍,金融业投资增长1.7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倍,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3倍。
此外,在百姓关注的住房方面,1至2月,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商品房销售面积11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1.1万平方米,增长2倍。
物价方面,1至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下降1.0%。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