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96期 >2021-02-25编印

通州水务“十三五”成绩单出炉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8%
刊发日期:2021-02-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冯维静

通州区“十三五”水务成绩单出炉: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达2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61%,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67%,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系数达1.3以上,城市副中心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9%。

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水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城镇水厂达到22座

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州支线、通州水厂(一期)、广渠路东延管线等一批供水重点工程建设,全区城镇水厂达到22座。

加快推进供水管网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线58.7km,全区供水管道总长度达到3101km,总供水能力54万m3/d,初步形成外调水、中心城区管网水、本地地下水的多水源保障格局。

2020年城市副中心共完成39个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4家单位的自备井置换工程,超额完成市级重要民生实事任务。

治理完成53条黑臭水体

城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聚焦攻坚污水治理,通州区顺利完成第二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建设任务。境内河道水质由“十二五”末期的全部不达标升到2019年的IV类、V类,全区9个国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完成了包括再生水厂、配套管线、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建设任务。在马驹桥、台湖镇等地新建8座再生水厂,升级改造西集次中心、于家务次中心污水处理厂2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治污工程等方式解决215个村庄的村外截污治污工作,累计解决259个村庄污水治理;完成全区53条黑臭水体河段治理工程。

换装节水器具5.5万套

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区创建节水型载体511个,举办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节水宣传活动68场,换装节水器具5.5万套;完成通州区国际种业节水型示范园建设,“两田一园”范围内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比“十二五”末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加大再生水利用,行政办公区年度绿化灌溉、道路浇洒、镜河生态补水等利用再生水470万m3,成为城市副中心再生水利用典范。

污水处理率明年将达93%

2020年,城市副中心启动第三个《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到2022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3%,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在第三个《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今后三年农村污水治理、小微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完成134个村庄美丽乡村污水管线建设工程及其它村庄污水治理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污水不外排、不露天”。按照计划,到2022年底,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同时,利用三年时间,新建污水管线90公里、再生水管线1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15公里。到2022年,完成萧太后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三大水网工程涉及的沟渠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