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2021北京两会特别报道总第76期 >2021-01-25编印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2025年建成北京发展新高地
刊发日期:2021-01-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孙云柯

昨天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发展改革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基本编制完成,即将印发实施,2025年城市副中心将建成北京发展新高地。

张艳林介绍,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规划纲要提出城市副中心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2025年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

城市副中心要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围绕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打造北京重要一翼的要求,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公共服务新高地、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系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建成市域快线平谷线,完成东六环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宽改造,优化公交线网,建成1500公里的慢行大网络,着力构建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建成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推进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用。

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大运河景观提升与生态修复,实现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全线旅游通航,推进碳减排、碳中和工作,建设森林城市,推行绿色建筑,打造无废城市。

城市副中心将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激发“两区”开放发展新活力、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人才保障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城市科技,率先建成一批示范应用场景,落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国家ICT产业创新基地。

依托运河商务区,打造运河金融城,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依托台马板块,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打造一批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两区”建设,以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树立现代化治理新标杆。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目标要求,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建设法治城区、促进人口协调发展、建设平安副中心,努力形成城市治理新典范。

智慧城市建设,将加速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实现全场景智慧。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方面,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实现全域基本无违建,深度推进老城双修,建成14个家园中心,打造8个精品街区示范点,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提升老城宜居品质。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围绕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要求,规划纲要提出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等3个方面主要任务,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

在推进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方面,将推进M22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交通运行通车,重点推进一批跨境道路建设,打通交通堵点,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聚焦养老、医疗、教育等关键民生领域,推进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向北三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