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0期 >2021-01-19编印

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将增加
校内外每天各锻炼1小时
刊发日期:2021-01-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李祺瑶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将由每天校内体育锻炼1小时增至校内外各1小时。昨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发布。

“校园体育改革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说,本市将聚焦“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比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有效破解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课间不计入学生课外锻炼时间

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被挤占,而且要增加课时。其中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至5节,高中每周3至5节。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学校“三点半”课后服务要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刘宇辉特别说明,课间和午休时间不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本市将出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各校不局限于体育竞赛项目,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体育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每天通过跑步、跳绳、球类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体育锻炼,进行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等练习。

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文件对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课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案和学校质量评价标准,实现1至12年级全学段课程衔接、整体建构。学校还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

鼓励“兼职”体育老师

学校还要提高全体教师的体育素养,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做好表率,鼓励非体育类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经培训后从事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

各区要制定实施计划,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建立兼职体育教师专项保障机制,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经过培训和考核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小学低年级教师经过专门培训兼上体育课。各区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和工作量,要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等,科学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

推进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师生开放

本市还将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动解决部分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各区要加强统筹,针对场地不达标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同时,本市还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各区要列出开放清单和目录并公开,就近就便满足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

每年3月底前,市教委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各区通报并向社会公示,并作为各区政府及校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本市还将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同时,本市还将严格按照学生人数600:1的标准配备校医,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另外,通过入户指导、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各校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刘宇辉呼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政府、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要凝成一股绳,共同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努力。

热点回应

中高考体育分值是否调整?

市教委表示,本市将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科学设置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核)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稳妥审慎推进体育考试改革,适时调整初、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方案。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刘宇辉说,体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体育考试新政策还没出台前,还是按照既定要求进行。体育考试目前在中考中占比一直都是40分,日常成绩占10分,体育测试占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