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1期 >2021-01-08编印

鸟中“大熊猫”飞临城市副中心越冬
刊发日期:2021-01-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5.jpg中华秋沙鸭首次出现在通州境内。图片来源:爱鸟会会员 李锋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城市副中心运河畔出现的一只中华秋沙鸭,吸引了大量观鸟爱好者赶来拍摄。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数量稀少,被称之为鸟中“大熊猫”,这也是中华秋沙鸭首次出现在通州境内。

2020年12月26日,观鸟爱好者李锋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野鸭岛拍到中华秋沙鸭与其他水鸟一起戏水、栖息的珍贵画面。“当时我在大运河观察和拍摄普通秋沙鸭。”李锋说,“忽然发现一只秋沙鸭看起来似乎和常见的普通秋沙鸭不太一样。它的肋部呈现有规则的鱼鳞状花纹,同时冠羽比较长,嘴和普通秋沙鸭似乎也不太一致。”李锋将照片发到了爱鸟协会群里,经过同行们反复查证,确认惊喜发现竟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别看它只是鸭子,其珍稀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会长羿健告诉记者,此鸭俗名鳞胁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的悠久历史。该物种数量极其稀少,30年前,全国范围内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总数不过区区30只,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往年的冬季调查中有普通秋沙鸭和白秋沙鸭的踪影,尚未有过中华秋沙鸭的记录。根据以往记载,中华秋沙鸭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一带,冬天会成群结队飞往南方过冬,这只“脱单”的中华秋沙鸭可能是迁徙时在这里掉队了。而中华秋沙鸭的生活习性与其他鸭科类动物大多相似,最大的不同是,中华秋沙鸭需要在净水区生活,河流的水源不能有污染,由于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要求十分高,它们也可以作为环境是否污染的指示鸟类。

近年来,随着通州区空气环境、水体质量以及林木覆盖率的不断改善提升,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目前,全市范围内建有88个候鸟监测站,通州区有4处,均位于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上。2020年以来,通州区共监测大天鹅、灰鹤、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前来栖息鸟类近20万只,其中灰鹤数量达上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