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6期 >2020-12-17编印

“轨道上的京津冀”2025年基本建成
刊发日期:2020-12-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曹政

       昨天,国家发改委举行12月例行发布会,介绍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话题。针对各方关注的城际铁路建设,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共1万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时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建成。

城际市域铁路布局哪里?

近三年京津冀将建1000公里

       今年,国家发改委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拟将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作为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整体推进建设。综合规划支撑、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资金落实、运营效益等因素,也会同国铁集团、相关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滚动项目清单,拟新开工项目70余个、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

       其中,在京津冀地区,新开工项目约1000公里,加快构建“四纵四横一环”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

       城际铁路区别于高铁和地铁。高铁主要服务于区际出行,新建高铁时速一般在250公里及以上;地铁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的通勤出行,时速一般在80至100公里。截至2019年底,三大区域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2.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近3400公里,占全国的61.2%。但相比较而言,市域(郊)等铁路发展还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

       孟玮介绍,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连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卫星城、微中心等城镇组团,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线路尽可能串联5万人及以上的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等。

       “一方面,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城际铁路设计速度宜为160—200公里/小时,如果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建设,将使城际铁路承担干线通道功能,难以满足对沿线重要节点的更好覆盖;另一方面,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地铁,城际铁路穿越城区路段如果大量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和较小站间距,既大幅增加工程造价,又降低运行效率,难以满足城际快速出行需求。”她解释。

元旦春节物价如何?

预计猪肉蔬菜节假日涨幅不大

        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市场供应够不够?价格会不会涨?孟玮介绍,元旦、春节是重要民生商品的传统消费旺季,受“节日效应”影响,物价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但由于生猪生产供应持续恢复、蔬菜整体供应充足,预计节假日期间的价格涨幅不大。

       近期我国CPI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前期推动物价上涨的食品价格高位下跌所致。11月,秋菜大量上市供应充足,鲜菜价格环比下降5.7%;生猪生产供应逐月恢复,猪肉价格环比下降6.5%。

       关于下一步价格走势,孟玮说,初步判断是,当前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供应充裕,物价保持总体稳定运行的基础较为坚实,受前期高基数效应影响,预计短期内物价涨幅仍将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运行。

       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在节假日期间启动应急监测,对市场供需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加强储备调节,结合市场形势,精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开展市场巡查,坚决制止乱涨价、乱收费等行为;兜住民生底线,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一次性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两大重要先行指标回升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是预示经济运行后续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11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1%和56.4%,比上月提高0.7个和0.2个百分点,均升至年内最高水平,已连续9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11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7.0%、8.0%,比上月加快0.1和0.6个百分点。

      “从这两个指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看,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孟玮说,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市场、部分服务业行业正在稳步复苏。数据显示,11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已处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明显增长。此外,企业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助企纾困政策方面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调查结果显示,11月份反映资金紧张的制造业小型企业占比为42.3%,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低点。

       市场信心也在不断改善。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至60.1%,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2%,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61%以上。

      “这些数据都表明,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多数企业对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孟玮说,在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一些行业恢复状况还不是很乐观,部分小微企业、出口企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对此,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强跟踪分析,落实落细相关政策,巩固经济恢复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