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59期 >2020-09-03编印

一天3300多吨
北京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创新高
刊发日期:2020-09-0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随着今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持续提升。

“截至8月底,本市家庭厨余垃圾的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3300吨。”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9月2日告诉记者,这相当于本市每天都要搬走如同十几层楼高的一座“垃圾山”。

8月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创新高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里分出来。”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称,“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初期,这个指标是垃圾分类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垃圾分类进展的重要体现。”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正在爬坡升温,市民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7月份时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8.13%,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了137%。

“到今年8月底,本市家庭厨余垃圾的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3300吨。”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速提升本市家庭厨余垃圾的分出数量和质量,本市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分子,即增加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二是减分母,即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减少其他垃圾产生量。通过双管齐下,本市也保证了家庭厨余垃圾的分出数量得以快速提升。

事实上,各区对于垃圾分类的创新做法都进行了生动实践。从绘制桶站点位图公示信息推进精细化管理,到封闭楼内垃圾间实现垃圾桶下楼,还有引进垃圾桶“身份证”芯片,以及设置垃圾桶清洗站,再到制定分时段轮值表监控不断岗,各种务实有效的分类做法陆续被执行。

本市正研究引入更多社会力量

眼下本市仍处于垃圾分类推行初期,部分市民仍没有完全掌握分类知识、养成分类习惯,此时垃圾分类指导员就成了把好精准分类、源头分类的第一关。

不过,相对于本市已有的近10万个垃圾分类桶站来说,目前2万余名专职指导员显然还不够。尽快利用社会力量,让各类志愿者加入临时指导员队伍显然是重中之重。

记者同时获悉,市民政局对此也明确提出,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够参加桶站值守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守桶”行动,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和投放,逐步养成自觉分类意识也格外重要。

市民政局方面还提出,各类值守人员均可通过“志愿北京”小程序报名参与,依据小程序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激励回馈待遇。

在专题调研北京垃圾分类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会长郝吉明也向记者透露,垃圾分类仅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远远不够,北京市在此方面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

在郝吉明看来,面对专职指导员很难迅速增加的情况,本市只能更多借助电子设备,对违规投放者进行事后追责,以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监督。

面对较大的资金投入问题,郝吉明表示,本市可借鉴电梯广告的模式,考虑将垃圾分类投放点的电子监控设备引入广告功能,通过政府相关部门集中招标的方式筹措资金,反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对于郝吉明院士等业内人士的建议,市城管委方面也明确表示,本市确实正研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更多引入社会力量的可能性,以助力推进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