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42期 >2020-08-11编印

传递报警信号 监测管网安全
智能科技手段助力副中心安全生产
刊发日期:2020-08-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王欢)“井盖一旦被打开就会报警。”在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副中心分公司的管理后台上,一张电子地图上标注了星罗棋布的彩点。据公司安全主管胡泊介绍,每一个彩点都代表一处井盖的位置,每处井盖上都安装有探测器。这项科技手段,已在副中心80多个井盖应用,未来5年将扩展至8000到1万个,通过此项智能科技手段,可有效助力副中心安全生产。

“汽车轧过引起的普通震动,不会报警。但一旦井盖被打开的角度超过60度,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这个报警信号,一方面会传到负责该井盖的巡查人员的手机终端上,提醒他到相应点位去查看;另一方面会传到公司的后台上,使屏幕上原本处于“正常状态”的“绿点”,立刻变成“红色”,提示管理人员井盖被异常打开了。这个过程时长不超过1分钟。

胡泊的鼠标划到某个点位,旁边出现了该点位的坐标位置以及负责它的巡查人员,“发现红点后,管理人员会打电话给巡查人员,询问现场的情况”。问题解决后,再从后台把“红点”改回“绿点”。

此外,屏幕上还有一些“黄点”,胡泊介绍,井下还有其他装置,对有毒有害气体等进行实时监测,“黄点”就代表“待维修的点位”,也会得到相应的处理。

北信公司是一家主营信息管道的公司,目前已建成5600公里的信息管道网络,遍布北京市各区。2016年起,公司开始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管网安全,以无线物联网技术融合智能监控技术为核心建设城域物联专网,采用物联感知技术实现对管网安全监测。目前副中心已经有80多个井盖安装了此项智能系统,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在副中心范围内建设1000公里的信息管道,平均每一公里管道建设8-10个这样的井盖。不仅如此,还计划将目前的“智能平台”升级为“智慧平台”,不仅能传递报警信号,还能传输实时影像,具备处理能力。

“一个巡查人员大概要负责150个井,以前没装这套系统,他一天什么突发状况都不处理,就光早中晚各巡视一遍这150个井就已经够累的了。万一有单位下井作业,我们巡查人员还得到现场监督,就更忙不过来。”胡泊说,“再说你也不能一直在每个井跟前看着,你前脚走,人家后脚就可以偷偷下井,一天巡三遍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能防得住。”自从装上了这套智能系统,就相当于给每个巡查员都增配了“150多个小帮手,24小时在现场看着”,巡查员们也不用一天巡三遍井了,只要巡一遍就够了,可以更好地腾出精力来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借助科技手段,既增加了安全系数,又节省了人力。

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是未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大趋势。我区近年来着力构建智慧安监模式,持续强化覆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更新安普数据和企业台账数据库,全面掌握、核实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和安全生产状况。全区各层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广泛运用移动执法终端设备开展执法检查,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目前我区正在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创建标准和考评要求,高标准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建设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