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民生总第5210期 >2020-06-28编印

垃圾分类 悄然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刊发日期:2020-06-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孙亚南)穿上蓝色大褂,戴上塑胶手套,拿上扫帚、铁锨,推起停在路口的蓝色小推车……每天早晨7点,西集镇陈桁村的张孟仁就会准时走出家门,按照所负责的区域,挨家挨户地回收垃圾。

       今年74岁的张孟仁,是村里最早从事保洁工作的村民,至今已经干了10多年。谈起如今开展垃圾分类的感受,他笑着说:“工作量是比以前多了,要求也更细了,但打心眼里觉得这是好事,通过分类回收的方式让垃圾变成能量,利国利民。”

       陈桁村是西集镇开展垃圾分类较早的村庄之一,去年开始,村委会定期给各户村民发放垃圾袋。今年5月份以来,村干部、党员、巾帼志愿者通过大喇叭广播、入户讲解、发放宣传材料、录制视频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政策。“以前厨余垃圾里会混着牛奶盒、塑料袋,挑拣几个塑料袋,手套就被厨余垃圾里混着的汤汤水水弄湿了,一天下来,得几副手套换着戴。经过最近这几个月,村里大喇叭一直宣传,村民们都能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挑拣垃圾的任务也减轻了很多。”张孟仁说。

       村里每户家门口都摆放着厨余和其他两个垃圾桶,每到一户,张孟仁都会先打开,检查一下这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袋。分类正确的话,他会直接将垃圾袋放到车上送到村内指定回收点;存在问题的,会叮嘱村民,多看政府下发的‘明白纸’,塑料袋、包装纸等其他垃圾要与厨余垃圾分开投放。为了高标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将放错的垃圾“归位”,张孟仁从自身做起,在参与村委会组织的培训外,熟读各项宣传手册,还将《西集镇垃圾分类明白纸》贴在厨房的墙上,嘱咐家里人,垃圾不知道放哪个桶里时就抬头看一眼。

       如今,绝大多数村民都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也能自觉按照要求进行分类。采访当天,记者就看到一位村民拎着两个黑色垃圾袋走出家门,没有将垃圾袋放在门口的垃圾桶里,而是走到村里专门设置的垃圾回收点。“我家离站点近,保洁员的工作量挺大的,我有时间就自己来扔垃圾,在家分好了类,绝对没问题。”这位村民说。

       从垃圾“一锅端”,到主动自觉分类,垃圾分类,悄然改变了陈桁村村民们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