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302期 >2025-11-12编印

西集镇开展社会动员系列活动
让“美在西集”从抽象倡议变为可参与的具体实践
刊发日期:2025-11-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5.jpg

芙蓉小学沙古堆校区操场开展“以书换蔬”活动。记者 冯维静/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西集镇以“互助促动员 共建暖家乡”为核心,开展“美在西集”社会动员系列活动,通过“村史馆讲解”“以书换蔬”“非遗文艺汇演”三大特色形式,串联文化传承、资源共享与民生关怀,生动诠释“共建共享”乡村发展新图景,推动社会动员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在尹家河村史馆,4名志愿讲解员凭借精心打磨的内容,带领村民走近老农具、旧照片与红色资料,将展品背后的农耕故事、历史事件与民俗传承娓娓道来。本次宣讲覆盖尹家河、史东仪等多村近百人,通过“专业讲解+互动分享”的模式,不仅加深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更吸引不少人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讲解队伍,为村史馆注入持续的文化传播活力。

在芙蓉小学沙古堆校区操场内,“以书换蔬”活动热闹开启,工作人员提前走访收购沙古堆主街沿线及村内种植户的蔬菜,涵盖大白菜、南瓜等十余种品类,既贴合民生需求,又助力百千工程街巷治理。附近村民提着闲置图书前来兑换,志愿者有序完成书籍核验、登记与蔬菜分发,活动累计回收图书420余本,这些书籍将用于打造沙古堆村“美在西集共享图书角”,让闲置资源循环流动。

大灰店村的非遗文化盛宴同样精彩,30组亲子家庭在非遗花馍老师指导下,揉面、塑形、创作,300余个饱含心意的花馍在欢声笑语中诞生;与此同时,歌曲、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文艺汇演中穿插的社会动员互动问答,吸引周边村庄300余人次参与,让“共建家乡”理念深入人心。汇演结束后,村“两委”与志愿者分组将蒸好的花馍送到村内80岁以上老人家中,以亲手制作的美食传递邻里关怀,实现“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的双重价值。

据介绍,“美在西集”社会动员项目聚焦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结合不同村落资源特色精准策划活动。通过“前期多元宣传动员—现场互动参与—后期常态化推进”的闭环模式,让村民在参与中收获实惠与乐趣,同时挖掘出一批志愿骨干,构建“参与—受益—再动员”的良性循环。如今,西集镇以系列活动为纽带,打破村落互动壁垒,推动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与志愿力量深度联动,让“美在西集”从抽象倡议变为村民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实践。接下来,“美在西集”项目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深耕文化传承、资源互助、民生关怀等核心场景,以更贴近村民需求的实践打造乡村社会动员品牌。通过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温度、共享互助成果、收获生活便利,不断提升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乡村振兴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乡村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