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80期 >2025-10-13编印

以全新技术化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北京将构建锰基电池产业集群
刊发日期:2025-10-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曹政)一种全新技术路线的电池有望装上新能源汽车,从而改变传统动力电池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较短等问题。

近日,第四届锰基电池及关键材料研讨会(国际)暨产业合作大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会上,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等发起的工大国创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将加速锰基电池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推动锰基电池早日上车,打造锰基电池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动力电池成本高、里程焦虑等问题,行业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技术路线。而锰基电池恰恰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

“锰基电池是正极活性材料中过渡金属元素主要为锰的电池,涵盖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等多条重要技术路线。”工大国创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举例,相比锂、镍、钴等,锰矿储量丰富,更容易获得;锰基电池的能量密度未来可远高于现在广泛应用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这就有望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冬季等低温状态下里程衰减问题也可大幅缓解。

不过,包括磷酸锰铁锂电池在内的多种锰基电池和锰基固态电池目前还面临导电性、循环寿命等技术挑战,亟待各方共同发力攻克。此次大会上,陈立泉、孙学良、郭再萍等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也强调,以锰基固态电池为代表的锰基电池,是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攻关与产业布局的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工大国创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将聚焦于锰基电池及关键材料,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建成集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平台,促进北京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高水平原创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和快速产业化。

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尉海军教授团队已经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这一技术加快了该材料在汽车锂电池中的应用,从而使锂电池具有突出的高能量密度优势,有望破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电池成本高等难题。

研究院院长尉海军透露,研究院以北工大为主要原创技术策源地,将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组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链企业共同参与,打造锰基电池产业集群,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闭环,为电动交通、先进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