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铜盘“盛世六合·国泰宝鉴”
湘绣绣品“江山祥鹤图”
钧瓷瓷瓶“盛世和平”
本报记者 张群琛 王戬
传承近四百年的景泰蓝、千年的钧瓷、近五千年的湘绣……中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世界全面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近日,“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非遗国礼艺术展”在通州区宋庄镇朱炳仁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展示了国礼以及相应大师的作品三十余件,包含景泰蓝、钧瓷、湘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古老非遗的深厚底蕴与传承不息,也能领略到每项非遗国礼作品蕴含的大国非凡气象。据悉,该展览目前计划长期开放。
万彩钧瓷成就独一无二
“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非遗国礼艺术展”位于宋庄镇朱炳仁艺术空间二层。拾级而上,30余件国礼以及相应大师的作品整齐地摆放在二层平台上。展品以瓷器为主,且器型多样釉色各异,不仅有梅瓶等传统器型,还能看到仿制青铜器尊等新颖的设计。此外,展厅中还能看到紫砂、湘绣、景泰蓝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而将第一个英文字母改成小写后的“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瓷器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本次展览中瓷器展品占了大部分,展览策展人白浩率先介绍了一件名为“盛世和平”的钧瓷瓷瓶,这件器物曾经赠予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白浩指了指瓷瓶腹部介绍:“这件瓷瓶纹饰大多采用高浮雕呈现。其中腹部共有三圈纹饰,上下两圈的纹饰分别刻画了非洲50余个国家的地图,上层浮雕中还有中国地图,而且中国地图对面雕刻着非洲区域地图。这样的设计预示着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腹部中间一圈的则是雕刻祥云图案,象征着吉祥瑞气,也承载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这件器物上还雕刻着橄榄枝纹、莲花纹等象征着和平、吉祥的纹样,两只和平鸽也在该器物的肩部相对而立,凸显其映射的和平主题。
除了设计精巧,这件作品还彰显了传承至今的钧瓷制作技艺,代代匠人在古老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盛世和平’的腹部很大,但是颈部又很细,很像瓷器中天球瓶的形状。”白浩说,历史上大部分钧瓷的器型相对规整,这样的器型很少见。主要因为钧瓷烧制时窑内温度高达1300℃,不规整的器型可能会让器物在烧制时出现烧塌等情况,影响成品率。此外,钧瓷具有“十窑九不成”“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特点,而这件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缠绕腹部两圈的非洲国家地图。因瓷器烧制时高温会让雕刻好的纹饰产生形变,所以每件“盛世和平”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诞生于唐朝,制作技术在宋代逐步成熟。白浩介绍,宋代五大名窑诞生之前,“南青北白”是当时瓷器的特点,所有瓷器的颜色十分统一,钧瓷则是中国瓷器历史的“转折点”,五光十色的釉彩开始让瓷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兼艺术欣赏价值。“钧瓷传承千年也曾面临失传风险,好在窑火重新升腾,得以让这项技艺代代相传。”白浩说。
传统非遗创制惊世之美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分别对应君子六德“仁义礼智信廉”的六幅画作、十种“福禄寿喜”花纹……展厅墙上悬挂的国礼“盛世六合·国泰宝鉴”景泰蓝铜盘由刘永森、钟连盛、米振雄、戴嘉林、金玉田、李荣魁六位景泰蓝国宝大师共同创作,代表了当今景泰蓝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新尝试,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致敬。
白浩介绍,“盛世六合·国泰宝鉴”创作前后历时五年,六位景泰蓝大师历经上百次手工打磨与修正,将各自绝技融于一器,作品终以其独有的华美与庄重呈现至参观者面前。环绕“福”字的六幅画作名为万寿永昌、吉祥连延、雄风振远、嘉福万代、金声玉振、魁禄高登,每幅画的设计灵感均源于六位作者名字中的一个字。六位作者选择了仙鹤、松柏、灵芝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作为设计主题,仙鹤象征长寿与安宁,松柏寓意坚韧不拔,而灵芝则代表着健康与福祉,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作品中间的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不仅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更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辉煌成就与文化自信。四周点缀的江水纹、如意纹、万寿纹等十种花纹寓意十全十美、万福万寿。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其108道工序需纯手工完成,作为‘燕京八绝’之首,景泰蓝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巅峰。至今,‘盛世六合·国泰宝鉴’共以国礼身份赠予四位国际政要,曾获得法国和迪拜两项世界级艺术大奖。”白浩介绍。
中国湘绣一直是中国特色国礼的代表之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传承人成新湘的“江山祥鹤图”作为湘绣创新发展的精品之作亮相本次展览。原图约50×18.75厘米,以故宫十大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意蓝本,运用湘绣传统掺针、游针等针法绣制,再现其惊世之美。
从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监制证书上可见作品的含金量:整件绣品偏重青绿色系,采用了十余套天然蚕丝色线,劈丝分线至一丝,掺混色阶超百种,色彩清新雅致。绣面上,千里山河奔腾起伏,祥鹤仙姿飞舞其间,展现出泱泱大国江山壮丽的恢宏气势,使青山绿水呈现鲜活的时代新气象,很好地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国礼“江山祥鹤图”历经半年时间创作,虚实对比、繁简对比的构图表现出中华山河的生动气韵和灵动秀美,上下结构和远近关系的整体布局构建出连绵起伏、祥鹤翩跹、旷达悠远的立体山水图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艺术表现上完美融合了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经丝线的层叠交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全新的审美体验。
白浩介绍,湘绣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便是古代湘绣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如今,湘绣作为国礼的代表之一,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工匠精神。2023年,“江山祥鹤图”作为国礼正式赠予国际政要。
以宋庄为起点走向全国
成为国礼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各有特点。白浩介绍,比如钧瓷的发源地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而钧瓷出现后瓷器一改“南青北白”的特质,不仅外观变得五彩斑斓,而且附加了艺术鉴赏价值,进而变成了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景泰蓝是舶来品,来到中国后与本土的手工艺完美结合,成了皇室专属,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良好例证之一。
本次非遗国礼展览还有许多传统非遗与当代年轻艺术家融合创新的优秀作品。白浩以“豹变”紫砂壶为例说明。该作品由独立青年新锐艺术家姜可心主创设计,联合中国紫砂大师、顾景舟二代传人方玉兰与故宫博物院指定陶瓷修复专家、国家奥运纪念用瓷主创艺术家阳士琦跨界共创。作品灵感源自《周易》“君子豹变”,以宜兴黄龙山原矿底槽清老紫泥为料,采用传统半月壶型融合仿生设计,表现豹子蓄势待发之态。壶身两面以景德镇珐琅彩工艺绘制阴阳豹纹,象征阴阳和谐。
中国非遗国礼艺术展由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举办,其参展作品经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评审委员会征集部面向全国严格征集与遴选,推出一批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艺术珍品,这些展品见证着大国外交的重要时刻,更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
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位于运河北首,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而宋庄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艺术创意小镇,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展厅开放以来吸引了许多宋庄以及其他地区的艺术从业者、爱好者前来观展,收获了很好的反响。加上宋庄艺术季的契机,也将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国礼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热爱非遗,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艺术珍品能够传承下去。每一件非遗国礼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期待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为非遗的未来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
据悉,目前“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非遗国礼艺术展”计划长期开放,观众无需预约或购票,可直接前往。今后,该展览计划前往上述非遗项目的诞生地进行展览,并赴国外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