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日前,通州智慧节水农业产业研究院在于家务回族乡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将聚焦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领域,致力于破解农业节水领域“卡脖子”难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日前,农业节水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举行。会上,由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于家务回族乡人民政府及北京运河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方共建的通州智慧节水农业产业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行。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农业节水领域在推动科技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研究院将面向国家粮食安全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聚焦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领域,破解我国在大田低成本约束、灌溉水源复杂、智慧化水平不高等背景下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难题,以“建强装备体系-创建节水高产技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形成综合解决方案”为研究主线,力求构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水源、不同作物多场景适配的农业高效节水高产创建装备系统与成套化解决方案。同时,聚焦农业高效节水与核心装备自主可控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研发高效节水灌溉及智慧管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破解农业高效节水与装备全链条“卡脖子”技术难题,建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作物节水高产创建技术,持续输出标准化、成套化的智慧节水高产技术、装备、模式与标准,为破解全球农业水资源紧缺提供中国方案;助力通州种子科技与种植科技深度交叉融合,打造高水效智慧农业新样板,服务城市副中心农业中关村建设,推动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向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迈进。
启动仪式后,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通州实验站,深入研讨节水产业科技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先进计算、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颠覆性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打通“政-产-学-研-金-用”全链条,推动农业节水产业通过要素重构与制度创新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