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副中心路径探索”主题沙龙在副中心社会治理研究院举行。本次沙龙既是对研究院两年来基层治理研究成果的检验与推广,也为各单位交流实践经验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运街道、张家湾镇、区城管委等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展开深度研讨。
沙龙现场,各单位分享了治理实践成果。通运街道重点介绍的“邻家邻”党建品牌,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门”四级动员体系,943个楼门实现楼门长全覆盖,设专项经费支持楼门建设;打破区域与政企壁垒,联动相邻街镇、驻区企业、工地共建“大邻里”;还建立“礼遇联盟”,选出“邻家好人”、推出“邻里暖心卡”,让“陌邻”变“睦邻”,如京贸家园楼门长两周解决老人取快递难题,获居民认可。张家湾镇在“一核多元共治”模式的推动下,形成了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接诉即办成绩持续向好,跻身全市中上游水平,构建起高效为民服务的治理格局。自2022年张家湾镇推出“湾事通”微信小程序以来,各行业、各村累计通过“湾事通”报送各类群众诉求总计2700余件,发布各类活动225场,累计访问量达2.73万次。区城管委结合职能提出“四方协同”治理方案。借鉴基层治理创新经验,该委推动建立城管队员、社区网格、物业、居民代表四方议事机制,将执法服务融入社区治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通过“源头排查+快速响应+长效监管”模式,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彰显“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的治理逻辑。
据悉,此次沙龙形成的10余条实践建议,将与研究院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一同纳入副中心基层治理案例汇编,继续探索“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副中心模式”,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构建基层治理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为副中心治理现代化持续注入智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