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79期 >2025-10-11编印

通州区为市场主体“容错纠错”划出清晰边界
今年已对166起轻微违法案件不予处罚
刊发日期:2025-10-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谢佳航)记者从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截至8月底,该局已对166起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免罚金额达797万元。

自2020年起,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便在全市率先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出台《关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意见》,并同步推出《通州区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首次违反不予处罚清单(1.0版)》,将50项轻微违法情形纳入免罚范围,为市场主体“容错纠错”划出清晰边界。

“自2020年的1.0版清单50项免罚事项开始,该清单几乎每年都在扩充和完善,目前该清单已升级至5.0版本,免罚事项也增加到245项,共涉及17个业务领域71部法律法规规章。”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法制科科长杨惠兰说,2020年至今,他们共对960起轻微违法行为作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免罚金额累计2029万元。

据介绍,5.0版清单显著的特点是整合了多个上级部门的免罚事项,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领域的12项容错事项全部纳入并梳理整合为8项,还吸收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184项容错事项和北京市药监局化妆品监管领域的8项容错事项,通过“一张清单用到底”解决了不同清单适用范围和条件差异可能带来的执法困惑。

5.0版清单的实施让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杨惠兰介绍,该清单不仅进一步优化了结构,标注了职权编码、业务归口部门、上级清单对应序号,而且还新增了“备注”栏和目录索引,极大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查询和使用,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有序。

在推行免罚政策的同时,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将柔性执法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通过行政指导、说理式执法等人性化方式,引导企业主动预防、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免罚”与“教育”并重。今年5月,该局还专门出台《说理式文书工作指引》,并选编5个说理式文书典型案例,在全局范围内推广规范化说理式执法模式,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包容审慎监管不仅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行,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他们将持续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践行柔性执法理念,进一步营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加规范、更加有序的市场秩序和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