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78期 >2025-10-10编印

夺得6金7银13铜
通州学子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创历史最佳
刊发日期:2025-10-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760022617037.png

通州小将在接力跑比赛中奋勇拼搏。

本报讯(记者 郑实)金秋的北京,丰台体育中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拼搏的激情。近日,第61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暨北京学生金奥运动队田径运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城市副中心的72名运动员奋勇争先,以6金、7银、13铜的优异成绩,荣获初中B组第一名、高中B组第二名、小学B组第二名、团体总分B组第二名,并在全市总排名中位列团体第三,实现了通州代表队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三天的赛程中,通州小将们的身影活跃在短跑、跨栏、跳高、跳远、铅球、接力等各个项目赛场。小学女子铅球项目中,来自育才学校通州分校的李星妍同学以稳定而出色的发挥,为通州队摘得首金。“拿到第一名很开心,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位小将在赛后平静地说,“我会继续加强训练,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在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展现更好的自己。”

初中组比赛中,来自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的张宇晨表现抢眼,一人独得跳远、三级跳远两枚金牌。陆辛庄学校的张馨在女子标枪项目中一举夺魁。多支接力队也在比赛中展现出默契配合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小运动员们用汗水和努力,在赛场上勾勒出副中心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教练员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运河中学东校区的禹涛教练,曾经是通州培养出来的体育特长生,曾经代表北京市出征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如今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亲身经历了通州体育教育这些年来的深刻变化。”禹涛感慨地说,“从当年的训练条件有限,到如今完善的场地设施、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赛事平台,我看到孩子们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作为一名基层教练、体育老师,我愿意尽我所能,为他们的成长铺路,为通州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在“体育八条”“身心健康二十条”等政策要求加持下,“五课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的搭建,推动了竞技体育与普及性体育协同发展格局的建立。“我们不仅关注赛场上的成绩,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班班有比赛、校校有活动、区区有赛事”的三级竞赛体系,通州区每年都会进行“三大球”、乒乓球、定向越野等30余项区级班级赛事,并且实现了中小学全覆盖。此外,通州近期还创新推出了“享跑·乐跑”全员体育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营造“人人爱运动、校校有活力”的校园体育氛围。今年在北京市中学生“班超”联赛中,通州四中荣获全市第三名,这些成绩的产生和活动的落地,正是区域体育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

此次实现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历史性的突破,是通州区体育教育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也是副中心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我们将继续强化体育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大区级赛事供给,推动体教融合走向深入。”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体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体育教育,通过家校社协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