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市卫健委、市发改委等17个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北京市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到2030年,本市每个乡镇都将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35年,建成符合本市实际、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乡村。
根据方案,到2030年,本市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医疗卫生负担可承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符合本市实际、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乡村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差距和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2030年,每个乡镇都将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此,本市将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支持依托互联网技术“送医入村”,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推进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中心建设;2027年实现规划内村卫生室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面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本市将持续开展农村地区重点地方病及重点寄生虫病监测,降低公共卫生危害;健全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推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不断完善。本市将扩大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供给,持续推进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完善中医馆人员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推进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鼓励中医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加强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北京中医药文旅消费季行动,在乡村建设一批中医药数智小屋。
此外,本市还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卫生户厕长效管护,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将稳定在99%以上;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强各品类生活垃圾精细管理,优化分类投放环境,落实不分类不收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