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72期 >2025-09-25编印

“我和非遗有个约会”举办漷县专场
刊发日期:2025-09-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柴福娟)昨天上午,“我和非遗有个约会”漷县专场活动在漷县书院举行。活动以非遗文化展示与妇女灵活就业结合为核心,推动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民生改善。

活动由通州区妇女联合会、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漷县镇人民政府承办。开场即高潮,市级非遗项目《运河龙灯》与《运河号子》的表演气势恢宏,迅速将观众带入漷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中。现场播放的非遗短片,系统介绍了运河龙灯、通州雕漆、靛庄景泰蓝等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展现技艺精髓与文化内涵。

授牌环节成为活动关键节点。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向通州区漷县镇政府授予“非遗传承与手工技艺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传习所(水族马尾绣)”牌匾,标志着水族马尾绣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传习所落地漷县。通州区妇联为漷县镇水族马尾绣传习所颁发“通州区妇女之家”牌匾。区妇联将依托此平台,为待就业妇女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及心理关怀等综合服务,强化“娘家人”的支撑作用。

“非遗是传统文化瑰宝,更是促进妇女就业的重要资源。”漷县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妇联主席刘国峰表示,漷县镇将以传习所落地为契机,开展非遗技能培训,助力妇女拓宽就业渠道。据悉,漷县镇已连续举办三届妇女手工技艺培训班,近60名妇女借此实现灵活就业,月均增收500-1000元。部分学员的盘扣、马尾绣等作品入驻国家大剧院艺术生活馆展览、售卖,更有3名学员有幸参与现场制作环节,在这一国家级艺术平台展示非遗手工技艺,这不仅是对她们技艺水平的认可,更是对非遗赋能妇女就业模式的有力印证。

当天,通州区“我和非遗有个约会”系列活动同步启动。据了解,活动将以“我和非遗有个约会”为主题,持续开展各类特色主题非遗展示,不断探索非遗技艺传承,拓宽妇女创业就业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