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70期 >2025-09-23编印

从“大病奔京津”到“家门口看专家”,京张医疗合作十年来——
张家口进京看病患者少下来了
刊发日期:2025-09-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日前,张家口市崇礼区兰先生突发晕厥,被紧急送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医生诊断为心动过缓,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手术刻不容缓。北医三院副主任医师白瑾连夜从北京赶往崇礼院区,为患者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成功完成手术。这场与疾病的“赛跑”,正是京张医疗合作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京张医疗合作十周年。十年来,张家口市已有11家省市直医院与北京13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北京累计派驻挂职专家89名,在张家口累计接诊门诊患者242.7万人次。在高效合作的推动下,累计减少进京就诊患者151.3万余人次,让群众实现了从“大病奔京津”到“家门口看专家”的就医转变。

京张接力“守护健康”

曾几何时,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群众面临“大病奔京津”的困境。2015年,张家口与北京市卫健委、河北省卫健委签署《京冀张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确立了以京张医疗合作为抓手,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整体思路。自那时起,这场“健康保卫战”持续上演。

今年初,张家口市赤城县的程女士突发剧烈头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凶险的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时可能二次破裂。得知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邓一鸣教授正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挂职副院长,家属决定转往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邓一鸣连夜制定手术方案,次日清晨搭乘首班京张高铁赶到张家口,为患者实施手术,成功拆除了“颅内炸弹”,术后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与北京三家医院建立了持续合作关系。这场跨越20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生动展现了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在提升基层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保障群众健康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建设“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8年9月,积水潭医院选派知名矫形(关节)骨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吴坚来医院挂职副院长。他重视教培,手把手传授,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技术。”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杨勇介绍。在北京专家的带领下,科室年轻医生独立手术的能力和经验逐步提高。关节置换手术量从过去一年百余例,到现在一年做四五百例。杨勇说,“半年挂职期满后,吴坚依然定期到医院出门诊、手术、指导教学,让当地的关节外科诊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京张医疗合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十年来,北京累计派驻挂职专家89名,在张家口累计接诊门诊患者242.7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31.8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9.4万例,会诊疑难病例8380余例;大量聘请北京专家担任“周末工程师”“名誉主任”“特聘教授”,定期驻点张家口市医疗机构出诊、教学,进行手术指导,有效提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业务能力。

张家口市以打造“带不走的专家队伍”为目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先后选派骨干医护人员1269名赴京进修学习和业务培训,其中87人学成后成为学科带头人,本地高素质专家队伍初具规模。

区域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张家口市已有11家省市直医院与北京13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合作共建诊疗中心8个,新设立科室36个,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

如今,在张家口的医院里,北京专家常态化出诊;在急诊抢救的关键时刻,京张两地医院远程会诊高效联动;在基层医疗机构,由北京知名医院带教的医护人员已成为服务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北京先进医院管理理念的引入,让张家口的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区域总体诊疗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当地医院由数量规模外延型向质量效益内涵型转变。 本报记者 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