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本市初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昨天,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拉开帷幕,北京绿色发展成果集中亮相,政策解读与产业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的思想碰撞热烈频繁。这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的论坛,不仅吸引了近400人次线下参与,线上全程直播更迎来近200万人次观众,成为聚焦绿色发展的“热门平台”。
线下参会者涵盖国际组织代表、国家部委及高校专家、国内外企业代表,还有中新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等京津冀区域相关领导,以及副中心基层代表、高校师生等;线上则让更多关注绿色发展的公众得以同步见证论坛盛况。据了解,论坛主题为“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旨在打造北京绿色发展的政策成果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赋能、国际交流和形象传播平台。
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王善成、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单鑫等嘉宾,分别介绍了全国及北京绿色发展成效。王善成提到,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单鑫则“点赞”北京大气治理的“北京奇迹”;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天津生态城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绿色发展经验,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院士、企业高管等嘉宾进行主旨演讲,从技术、企业实践等角度为绿色转型提供思路。
多项北京绿色发展的重要成果也在论坛上集中发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了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进展,包括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绿色技术创新等;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正式揭牌,首批6项绿色技术签约落地;《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发布,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北京绿色经济发展蓝皮书(2025)》和2025年度绿色发展“揭榜挂帅”榜单同步推出。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获得全国首批首个近零碳园区认证,10位“2025北京绿色发展榜样人物”在现场受表彰。
城市副中心在论坛上亮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成绩单:新建建筑实现绿色标准“两个百分百”,超低能耗建筑超54万平方米;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100%,600公里绿道串联生态节点;金融业占比达10%,成立百亿绿色投资基金;行政办公区100%绿电供应,森林覆盖率34.6%,野生鸟类超370种。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展望“十五五”表示,将继续推进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绿色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重要承载地。
(详见今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