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69期 >2025-09-22编印

成功完成大陆首例全机器人活体肝移植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有新突破
刊发日期:2025-09-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池阳)近日,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朱志军教授团队于医院通州院区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开展大陆地区首例全机器人获取右半肝供肝的肝移植手术。

据介绍,此次手术患者来自印度尼西亚,患有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根据MELD评分(即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移植紧急性量化标准)需进行紧急移植。

患者妻子自愿捐献自己的右半肝进行移植,经医院、北京市卫健委、国家卫健委三级审查批准活体器官移植伦理后,顺利完成肝脏切除和移植手术。

目前,两人术后恢复顺利,已从重症肝病监护室(LICU)转入普通病房当中。患者妻子已能下床活动,患者也已恢复经口进食。

“机器人手术相比常规腹腔镜手术,能够将人机界面和腕式器械相结合,在重现人手自由度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转动角度。其具备的10倍放大的3D高清立体成像,也能增强进行手术医生的视觉感知。”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外科副主任魏林操作机器人进行了右半肝切除手术,他介绍,在机器人设备的帮助下,医生可以更精细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小手术损伤、保证供肝质量、保护器官捐献者安全。

肝移植手术主刀医生、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外科主任朱志军表示,此次进行的两台手术,难点在于要在保证捐献者安全的同时,确保切下的肝脏能够为患者所用。手术的成功,是医院在微创肝移植领域的突破。

截至目前,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已完成了300余例全腹腔镜获取供肝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大部分手术在通州院区进行,其中,全腹腔镜右半肝近60例。自2019年11月以来,朱志军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腔镜辅助的直切口的肝移植受体手术,目前已完成了20余例。

“腔镜辅助的形式,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及瘢痕形成,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目前我国微创肝移植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经验和技术、设备的积累,该技术将应用于治疗更多患者。”朱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