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峰)京东大鼓的唱腔韵味十足、一个个毛猴作品惟妙惟肖……近日,在宋庄镇的木结雕博物馆内,由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非遗“薪火相传”行动正在进行授课。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铺满了半边天。”在京东大鼓第三代传承人金克强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从最初未接触过京东大鼓,到如今已能跟随伴奏准确演奏出完整作品。另一边,毛猴技艺传承人张正带领学员们制作的毛猴生动逼真,肢体动作幽默滑稽。一位学员告诉记者:“培训不仅让我学会了毛猴的制作方法,还了解了它的背景知识和历史典故,收获特别大。今天是最后一节课,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
据了解,本次“薪火相传”行动面向全区22个街道、乡镇开展培训招生,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培训共设置毛猴制作技艺、李氏太极拳、面塑、口技、京东大鼓、通州运河龙灯、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7门具有代表性的通州非遗课程,目前均已陆续开课。授课地点涵盖学校、社区、公园广场等多种场所。
通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薪火相传”行动旨在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发掘和培育更多本土非遗传承人才,不断壮大传承队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学员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技能后,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拓展职业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