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柴福娟 陈施君)9月15日,区委第七次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主要任务、具体安排和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委决策部署在副中心落地落实。连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玉影和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一线,围绕垃圾分类、接诉即办、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整治提升、水环境治理、消防安全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昨天上午,赵玉影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和人大代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调研。
调研组首先前往台湖镇华馨园小区,现场查看垃圾分类桶站设置、日常管理及值守情况,重点调研“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应用实效。据介绍,该小区通过合理布局4处分类投放点、1处智能回收箱及大件、装修垃圾专属投放点,有效缓解桶站满冒问题,减少楼道堆物安全隐患,居民分类准确率与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随后,调研组到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现场查看“小区智能回收箱-中端中转站-后端分拣中心-下游销售”三级智能回收模式运行情况。该分拣中心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面积达6000平方米,日处理量约300吨,配备智能光选机、鞋类分拣机等专业设备,截至目前已助力通州区257个小区实现智能回收,总回收量超6100吨,17.8万居民参与其中。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区城市管理委汇报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情况,部分街道结合属地实际,汇报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举措,与会代表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完善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全链条体系,推动工作向专业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副中心营造优美宜居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但对照副中心战略定位与群众期待,仍存在街道乡镇处理能力不均衡、居民混装习惯未根本改变、桶站维护与高峰值守不到位等短板,需下大力气解决。
会议要求,要以绿色低碳为出发点,紧盯满冒脏污、桶前值守等关键环节,提升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要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贯彻为着力点,健全考评体系,强化日常检查与问题整改,优化闭环管理。要以制度保障为关键点,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源头减量,破解治理瓶颈。要以重点区域治理为突破点,推广“定时定点+全时值守”投放模式。要以扩大宣传为支撑点,推进垃圾分类“五进”工作,发挥党员与志愿者引领作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