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池阳
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张家湾镇坚持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以镇综治中心为核心,通过组合发力推动基层治理,以法治之力描绘平安通州建设新“枫”景。
综治中心搭建基层治理平台
2022年,张家湾镇综治中心启动建设,成为区域内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张家湾镇以综治中心为平台,聚焦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建台账、建队伍、建机制。运行至今,综治中心平均每年接待群众近1000人次,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2万余次。
“综治中心为我们掌握镇域矛盾风险隐患提供了保障,让我们可以对区域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服务居民,解决大家遇到的问题。”张家湾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鹏宇介绍,在运行过程中,综治中心从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特色,逐步提升为以“社会治安总体防控和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主要功能。
据悉,综治中心成立了信息研判工作小组,对各类信息进行评估研判,将收集到的线索按情况进行划分,对复杂或重特大情况实现提级办理,分别制定处置方案,实现联调联动,并实施重点督办。
同时,综治中心还成为了统筹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的平台,为各有关部门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成了工作上的联动,形成了合力。并与张家湾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融合,加强了居民和驻镇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线上线下的特色化服务。
主动化解矛盾 解决群众诉求
随着张家湾镇“六小村”棚改、M101轨道交通、东六环入地等多个城市副中心重点工程任务在区域内开工,如何在保障居民权益的同时顺利开展腾退成为了张家湾镇在面对城市转型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问题。
为此,张家湾镇强化工作能力,采取吹哨报到、主动走进化解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长期诉求。
2024年,“合美渔都区域”涉及违法建设问题,近千家商户、16万余平方米建筑体量受到影响。张家湾镇主动组织相关人员直奔现场,直面诉求,经全面摸排,充分了解涉及地块经营商户的诉求后,深入一线现场和商户代表面对面沟通,针对商户提出的疑问和要求给予了充分考量,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可。
通过持续深化“多元共治”解纷原则,2024年以来,张家湾镇邀请政法领域多元力量实体入驻,集聚社会组织、村老乡贤、群团组织等资源,建立联合会商、现场调解、多元应急处置等机制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解决征收腾退、违法建设、邻里矛盾等历史遗留问题,相关诉求降量15%。
多元共治构建和谐村镇
近年来,张家湾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镇主要领导谋划统筹,持续协调推进,镇党委、政府统筹发挥“一核多元共治”模式优势,运用多元力量助力基层治理,探索建立了以“老赵工作室”“强哥工作室”“春燕事务所”为代表的明星工作室。
2021年,由镇司法所所长赵林兴牵头,由镇调解委员会成员、司法所工作人员、镇政府公职律师、公益律师及村居法律顾问等多元主体组建成“老赵工作室”。工作室针对常见纠纷、个案法律咨询,热难点问题法律讲解,助力解决一系列群众诉求,还通过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在派驻律师定期维护下成为张家湾镇网上科普法律知识的窗口。
“强哥工作室”,全称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张家湾派出所驻张家湾镇综治中心枫桥式警务工作室,由民警在工作室中和相关部门对接,按照“一事一策”原则到现场开展调解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此外,张家湾镇还引进了春燕事务所,通过心理疏导服务为到访群体开展心理建设,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在明星工作室的作用下,基层治理中的民生诉求有了更多解决渠道,明星工作室用更容易被居民接纳的方式持续开展普法等工作,从专业角度为居民面临的困难给出解决建议,运用成员专业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让法律条文更有“温度”。
张家湾镇党委书记周丰表示,未来,张家湾将继续强化“一中心统筹、多部门联动”的高效运作模式,进一步构建“技防+人防”信息预警体系,进一步动员人民调解、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综治中心建设,以法治助力副中心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