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综合总第1258期 >2025-09-05编印

区人大代表左春云:
人生的舞台不仅在校园,也在基层
刊发日期:2025-09-0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昨天是新学期开学首日。清晨,通州区贡院小学门口车流有序,孩子们笑着和家长挥手告别,脚步轻快地步入校园。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令人头疼的交通“堵点”。从拥堵到有序,促成这一变化的,正是那个常常站在校门口的身影——区人大代表、贡院小学校长左春云。

“教育是民生之基,人大代表是群众心声的传声筒。这两个身份,让我肩上的担子更沉,也让脚下的路更实。”左春云的话语朴实而有力。多年来,她怀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炽热理想,将校长的教育情怀与代表的责任担当紧密融合,在菁菁校园与万家灯火间,稳稳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

在左春云看来,“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自己的舞台不仅在校园,也在基层。工作之余,她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社区,深入大街小巷,倾听家长里短。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收集来的二十余条关乎教育的民声民意。她提出的《关于建立家庭、学校、政府三位一体责任清单,促进家庭教育法落地》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件,推动着教育惠民政策从纸面落到实处,惠及更多家庭。

一次社区走访中,居民抱怨“校门口太堵了,进出都难”。左春云立刻展开深入调研,亲自丈量拥堵的每一个节点。很快,一份详实的《关于缓解贡院小学门口交通拥堵的建议》出炉,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事项被列为区级重点工程。道路改造、设置专业护学岗、动员家长志愿者组建“交通疏导队”,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曾经最长40分钟才能通行的拥堵路段,如今只需7、8分钟就能顺畅通行。家长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社区居民的出行难题也解决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左春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三十年如一日扎根教育一线的真实写照。面对贡院小学合并后的薄弱局面,左春云毅然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融合四所百年老校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经过不懈努力,曾经的“薄弱校”实现了华丽转身,办学经验还在全国范围内交流推广。

“双减”政策落地后,左春云敏锐地察觉到家长们的“课后焦虑”。她组织了一场场“校长面对面”座谈会,邀请家长、教师和社区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难题。针对“孩子放学去哪儿”的普遍困扰,她积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广泛联系社会力量。于是,放学后的校园依然充满活力:机器人编程、传统书画、体育艺术……80多门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时光,更承载着万千家庭对美好教育的期盼。“把学校办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对群众最深情的回应。”左春云说。

校长的讲台在校园,代表的舞台在基层。左春云用日复一日的行动,深刻诠释着这双重身份蕴含的千钧责任。入选北京市教育家涵养计划,跻身教育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荣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优秀工作者光荣称号……这些滚烫的荣誉是对她数十年如一日躬耕教坛、矢志育人的褒奖,也是鞭策她继续前行的动力。“今后我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深入基层主动调研,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痛点和堵点收集上来,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让教育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家庭,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