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学附属学校迎接新生报到。记者 唐建/摄
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校园重新苏醒。近日,城市副中心近18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迎来新学期。校门口,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好奇。通州区教委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们整个暑假都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从校园安全排查到课程设置优化,从师资培训到家校沟通,全力保障新学期平稳开局。”
晨光中的通州校园,不仅是书声琅琅的所在,更成为了观察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的一个窗口。从校园环境的焕然一新到课程体系的创新升级,从学前教育普惠政策到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一幅更加优质、更加包容、更有内涵的教育图景正在大运河畔徐徐展开。
开学第一课主讲大阅兵
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的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校长张丹以“重温阅兵荣光,激发时代使命”为主题,为学生们上了生动的第一课。她分享了自己参与阅兵活动的经历:“当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时,那种震撼与自豪非常难忘。我们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民族的力量与担当。”副校长蔺晓亮告诉记者,学校将在本学期的课程设置中致力于让宏大的国家叙事变得可感可触,从课程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副中心建设、国家发展的关系。
在南关小学,则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延伸到了运河文化,学生们化身“运河文化小使者”,讲述大运河的历史与新时代故事。六年级学生李妙紫兴奋地说:“我以前只是听故事的人,现在自己也成了讲故事的人。”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程,不仅将千年大运河的文化根脉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更通过学生主导、多方协同的创新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校长叶春红表示,学校将运河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孩子们在文化浸润中树立自信。
校园安全一直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副中心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通过消防、公安、法院等多方力量上阵宣讲,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将安全意识深植学生心中。在通州区运河中学大礼堂里,通州公安分局内保支队民警王国斌以运河中学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学生宣讲安全教育,语气亲切却郑重:“同学们,一定要保管好手机卡、电话卡,不要借给别人使用,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违法犯罪,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
幼儿园大班免除保育教育费开始执行
这个新学期,通州区学前教育迎来多项变化。从本学期起,通州区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园大班)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政策将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记者从通州区教委了解到,这一政策从今年秋季开学正式开始执行,相关政策要求,已同步传达给各幼儿园。
早晨七点半,通州区幼儿园门口已经热闹起来。园长张海燕和老师们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入园的孩子。园门外新划设的“室外三区”——警戒区、学生分流区和家长等候区,让入园井然有序。“我们以‘遇见爱’为主题设计了迎新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相互关爱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张海燕介绍,幼儿园不仅完成了多轮清洁消毒,还特别推出了“大运河文化食谱”,将美食与地方文化融合,一道菜就是一个运河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运河文化。
在刚刚开园的同瑞幼儿园,这个学期伊始也迎来了新孩子。老师们精心布置了教室环境。园长路进英说:“我们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充满探索乐趣的成长环境。”教室内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恒温直饮水和独立卫生间,户外是环保塑胶活动场地,设有多种游戏设施和自然探索区。
据了解,2020年至今,通州区已累计新增13所教育部门公办园,提供学位6120个。今年秋季,同瑞、十里春风、第一实验幼儿园兰园、棠园等一批新建园已经正式开园,副中心正以“每年一批新园”的速度加速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义务教育再增一批“一贯校”
今年秋季开学通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迎来重要调整。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宋庄实验学校(原宋庄中心小学)和通运学校(原通运小学)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初中学段。“这一调整是基于区域生源变化与教育发展需求,旨在优化资源布局,推动贯通培养。”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本学期迎来了首批初中生。早上七点,老师们就已经上岗,在学校门口迎接新生报到。教学楼一进门,同学们的新朋友——一台AI智能体大屏,正忽闪着屏幕上的大眼睛等待与新朋友们的互动。同学们可以与它交流,询问新班级的楼层位置,生活常识咨询等问题,用智能体增强互动感,融入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副校长姜小梅介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坚持“普及筑基、拔尖培优”双轨并行,构建“大科学”课程群,积极开发了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在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新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成为开学日的亮点。学校党总支书记陆旻说:“技术赋能成长,科创点亮未来——这是我们的课程理念。我们构建了覆盖基础、拓展、实践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AI魅力。”学生们将在实验室中学习编程控制、机器人操作,体验无人机飞行与图像识别任务。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通州区多所学校,在本学期纷纷围绕“AI”和“人工智能”等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切实在应用场景下感受科技和现代前沿技术带来的新挑战,让文本知识成为具象化可创新可操作的工具。
暑期里,通州区共完成34所学校安全改造与14所中小学食堂升级。从焕然一新的操场到智慧现代的教室,校园环境改善成为开学日最直观的变化。“学校变得更漂亮了,课程也更有趣了。”不少学生兴奋地对记者表示。这些学校的新变化,是通州区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从课堂到社会,从传统到创新,从资源扩容到质量提升,通州区的教育工作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副中心质量”。新学年的序幕已然拉开,宁静与热闹在此交汇,期望与成长从此启航。
本报记者 郑实 张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