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峰)上个月,“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委托签约仪式在通州区举行,本月初,该慈善信托正式生效。该信托旨在为北京地区特殊需要家庭设立不动产信托提供资金支持,减轻其经济负担,推动不动产信托这一“普惠财富管理工具”惠及更多家庭。“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由通州区民政局、通州区“两区”办倡议发起,8位北京市民及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作为委托人出资设立,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受托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担任保管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担任信托监察人。
今年4月,70岁的通州居民田女士用其自有房产设立特殊需要信托,为其40岁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建立了终身照护的经济来源。本案例成为全国首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了不动产信托在民生保障领域的普惠价值,也引发了众多有类似需求的家庭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动产信托税收政策尚在完善过程中,田女士需要承担3%的法人契税(高于自然人1%的税率),这笔约3-4万元的额外支出,让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家庭对不动产信托望而却步。
为推动不动产信托服务更多群体,切实解决特殊需求人群税费负担等经济压力,在通州区民政局、通州区“两区”办的倡导和支持下,8位长期关注特殊需要信托发展的热心市民与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该慈善信托的核心用途,是专项资助符合条件的北京地区特殊需要家庭设立以房产为主要信托财产的特殊需要信托,重点补贴其设立过程中产生的契税等费用,帮助北京地区特殊需要家庭减轻设立不动产信托的经济负担。通州区政府特聘专家林巍博士表示:“‘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的受益人不仅限于通州区的居民,在全市范围内,凡是愿意设立不动产特殊需要信托的家庭都可以申请。根据计划,每个获批的申请家庭将获得最多2万元的资助。”
“‘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的成立,是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民生痛点的一次有益探索。”通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仅直接减轻了特殊需要家庭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尽早、更顺利地设立保障性信托,更能推动社会对特殊需要信托这一财富管理工具的认知和普及。”
当前,通州区80岁以上高龄及失智失能的老年人约3.7万人,全区残疾人约4.1万,特殊需要家庭涉及人群超5000人。成立“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将打通特殊需要困难人群设立不动产信托的“最后一公里”。
通州区“两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两区”政策优势,今年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在通州区落地,进一步促进了不动产信托成为“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而“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两区”制度创新成果切实服务更多有需求的群体。
“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的成立,标志着信托服务不再只面向高净值客户,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能从中受益,为特殊需要人群构筑起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
副区长韩松参加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