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郭玥)2025年已过半,通州区在市级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中交出亮眼答卷——3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提前半年建成投用,不仅超额完成市级目标,更让“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精准供给,为通州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它让老人们无需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养老难、离家愁”的现实痛点,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切实增强。家住通运街道的85岁高龄老人张奶奶对此深有体会。张奶奶的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独自居住的她行动不太便利,之前洗澡都成了难题。自从家里纳入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后,不仅卫生间安装了扶手、配备了防滑垫,还有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协助洗澡,这让张奶奶的生活方便了不少,子女也能更安心地工作。
区民政局介绍,全区已累计建成家床达8000张,服务范围均衡覆盖22个街道乡镇,真正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广泛触达。从服务对象构成来看,70至79岁服务对象占比32.2%,80周岁以上服务对象占比65.2%,其中包含高龄5213人、失能失智1240人、低保低收入253人、城乡特困19人,充分体现了床位供给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关怀。永顺镇的李爷爷是一名失能失智老人,之前家人因为要时刻照看着他,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成后,专业照护人员会按时上门,帮助李爷爷进行康复训练、监测身体状况,还会和他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现在,李爷爷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家人也终于能腾出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通州区在养老服务上不断创新。在原有“助眠无忧服务、助行无忧服务、助浴无忧服务、助护无忧服务、室外助行无忧服务”5类家床适老化改造套餐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自由组合套餐。这一变化为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让养老服务更贴合每位老人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