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盛夏的梨园镇,京洲园社区里“妈妈的花园”鲜花盛放,新城乐居社区的彩绘轮胎花池童趣盎然,这些由居民亲手打造的“网红景观”,成为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注脚。
走进京洲园社区中泽雅园小区,鲜花竞相绽放,居民们正忙着松土浇水。这片曾黄土裸露的绿地,如今变身社区“网红打卡点”。“过去夏天广场没阴凉,雨天满地泥,现在推窗就是花香!”65岁的居民庞叔叔感慨道。
据了解,京洲园社区下辖中泽馨园、中泽雅园等五个建成十多年的小区,普遍存在公共绿地退化、景观功能缺失等问题。为此,京洲园社区党支部牵头召开“绿化美化协商议事会”,决定对绿地进行再绿化,并增设休闲座椅、照明设施。
方案确定后,社区党支部立即启动“妈妈的花园”共建行动。镇林业站派出技术骨干开展专题培训,手把手教授花草种植技巧。60余名居民参与种植,年逾七旬的王阿姨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为社区添彩,以后每天都要来看看我的‘孩子’。”
同样,新城乐居社区205号楼前的绿地也在上演着一场“微更新”——20多位银发志愿者蹲在树荫下,将废旧轮胎刷上明黄、亮粉的颜料,哪吒的混天绫、海绵宝宝的脸蛋在橡胶表面渐次浮现。
这场由社区党支部牵头、“银龄之光”志愿服务队主导的“微景观”营造行动,正让这片曾经“只有杂草、乱种花”的楼前空地,蜕变成居民口中“推窗就能看见的小确幸”。
回溯小区初建时,楼前绿地仅有单调草坪,居民虽自发种上易活的花卉,却因缺乏规划显得杂乱。“浇水各管各的,有时还为占地头拌嘴。”社区老住户回忆道。为破解“绿化单一、管护无序”的难题,居委会以“自治+生态共建”为抓手,选定205号楼前绿地为试点,发动银龄志愿者担纲“微景观设计师”。
活动现场,彩绘轮胎被错落摆成弧形花池,里面栽着月季、太阳花,志愿者踩着新翻的泥土培土、浇水,汗珠顺着鬓角滑落,笑声却脆生生地飘向四周。“你看这财神爷轮胎,既讨喜又能当花池,比空着强多啦!”72岁的志愿者张阿姨擦了擦手上的颜料,指着自己的作品笑得眯起眼。
如今,这片绿地不仅有了童趣景观,更成了邻里议事的新据点——谁来浇水、补种什么花,大家蹲在花池边就商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