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池阳)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智慧城市,推进副中心全域数字化转型,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三年以来,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智慧城市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生态共筑、发展共赢,目前已汇聚优质会员企业超80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于2022年7月成立,经过三年发展,联盟会员企业涵盖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政务等多个业务领域。
2025年上半年,联盟成功举办了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多场人才培训活动,参与承办第九届全国网格化大会暨第四届网格员日活动,为区域内数字化企业提供人才赋能和交流平台,有效助力副中心智慧产业发展。
“联盟将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需求,持续发挥交流枢纽、平台支撑、服务窗口等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联盟负责人常向魁说,联盟将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成员,促进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副中心集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成为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的技术创新源和产业孵化器。“下半年,联盟将聚焦场景对接与技术应用,重点推动“数据要素x”大赛、2025中国首届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大会、联盟团体标准申报等系列活动。”
相关新闻
大学师生参观智城园感受大数据前沿科技
本报讯(记者 池阳)近日,来自北京物资学院系统科学与统计学院的近60名师生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经济智城园,参访园区和园区内企业,了解大数据前沿科技成果和应用场景,进行校企交流。
在园区里,师生们先后参观了解了北京国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芯基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立思辰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园区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科研产品,亲身感受行业前沿动态。
“这次来参访的很多都是学校大一、研一的新生,活动不仅可以为他们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更好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为将来就业提供参考。”北京物资学院系统科学与统计学院教师郭婧璇说。
同时,北京首通都市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通融慧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也通过展示介绍了数字经济智城园建设和运营情况与大数据产品的体系规划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
“通州区在6月发布了‘运河英才计划2.0版’,为青年人才在副中心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的战略合作单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更好了解相关专业在副中心的发展情况。”数字经济智城园负责人介绍,园区可以为学生在活动时提供学术交流产业空间和大数据科普、实践相关内容的环境,“我们还会定期举办展览、大赛、培训,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
作为通州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数字经济智城园位于副中心的核心区域,原址为陪伴通州人民30多年的人民商场,于今年6月完成全面竣工和验收。园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1层。其一层重点布局公共服务配套及数字消费体验。除了常规的商务配套外,园区也在对接各类数字化体验设施入驻园区,将在数据要素产业孵化、青年友好空间等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建设上提供助力。
北京物资学院系统科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姜涛表示,此次参访是学校探究北京课程中的一环,通过让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参访,了解行业动态,对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了解。接下来,学校还计划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为学生直接讲解专业应用场景,并发挥学校教师资源优势,在就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