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15期 >2025-07-08编印

探寻《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走进吴承恩故里
刊发日期:2025-07-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赵鹏)当大运河的波光遇见《西游记》的奇幻,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运河之都”淮安绽放。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7月5日在江苏淮安续航。本次活动以“淮上文澜 西游梦长”为主题,通过名家文化座谈、沉浸式城市漫游、钤印大运河长卷、运河主题文化市集等四大创新板块,立体演绎运河文化与西游IP的共鸣,来自全国的文化学者、游客及线上120余万观众共赴这场文化之约。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旅局指导,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主办。南北图书馆的对话离不开书籍文献的交流。淮安站赠书环节中,首都图书馆赠予淮安的《诗经》《如是京华》《京华旧影》,恰似三把钥匙——一部穿越三千年的诗歌总集,两册描摹北京风华的珍贵画卷,将燕京的文脉精魂汇入运河南流。而淮安回赠的《缘念淮安》《余丁地》《源乡》《淮安运河文化志》,则是一组立体的人文拼图:从个人记忆到集体乡愁,从文学想象到学术考据,四部作品共同勾勒出“运河之都”的肌理与情怀。

“淮上文澜 西游梦长——淮安大运河的千年文脉”文化座谈成为全场焦点。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西游记》研究专家蔡铁鹰,河北大学教授韩田鹿,人民电竞副秘书长周晔,扬州大学教授李徽昭等四位嘉宾,围绕“《西游记》鲜为人知的运河血脉”“孙悟空从淮河水怪到赛博大圣的前世今生”“运河与《西游记》的共生发展和国际传播”“文旅融合中经典名著和大运河的新生机”等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蔡铁鹰教授结合新著《大运河与〈西游记〉》提出,《西游记》不仅是文学巨著,更是运河文化千年积淀的产物。吴承恩生于淮安运河畔,将淮海地区的民间传说、市井文化融入创作——从唐僧的“江流儿”身世到观音得道的泗州古城传说,无不彰显运河对作品的深刻影响。

韩田鹿教授进一步阐释,吴承恩以其独特的想象力与幽默感,赋予运河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使淮安文脉借由《西游记》走向世界。最新发售的《黑神话:悟空》官方手办在现场惊艳亮相:黑神话悟空大圣金甲套装的1/6可动人偶,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点翠飞龙釬、如意金箍棒等栩栩如生。

当天,淮安市图书馆活动现场还特设运河主题文化市集。首都图书馆、淮安市图书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等单位的众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作品进行展出。市集还开设了互动打卡活动,为现场读者提供“共印大运河长卷”同款迷你版印章,让读者把千年运河的智慧“印”回家。

为“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淮安站独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动也同步展开。在文史研究者朱天羽和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吴子夜引领下,热心参与者探索中轴线上的总督漕运部院遗址;走进中国漕运博物馆,追溯古代漕运的历史与文化;沿湖嘴大街漫步,聆听盐商故事;走访吴承恩故居,探寻《西游记》与淮安地方文化的联系;从御码头乘运河画舫至清江大闸,重温当年漕粮所必经的咽喉要道;走访热播剧《北上》故事发源地,打卡焕发年轻活力的百年老街“花街”。

随着漫游淮安收尾,由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将奔赴安徽淮北,深挖运河文化的宝藏,看古老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