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177期 >2025-05-14编印

守护副中心路网安全
红外报警系统实现物理攻击秒响应
刊发日期:2025-05-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李若晨 实习记者 张嘉辉)通胡路上,一块智能屏正为来往车辆提供交通预警、道路养护、社会车辆绕行等重要信息,这样的民生设施要是遭到“攻击”怎么办?近日,它身后看似平常的“小盒子”升级了“新装备”,通州公路分局在通怀路、运河东大街、通胡路三条重点路段的可变情报板控制机箱中,安装了无线红外报警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强化关键交通设施的物理防护与应急处置能力。

“可变情报板属于对外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一旦被恐怖分子攻击,可能会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我们之前防范的多为网络攻击,这次安装相当于防范了物理攻击。”通州公路分局路网服务与科技科副科长吴川介绍,本次安装的系统可在恐怖分子恶意攻击或篡改情报板时第一时间触发报警,并通过无线传输实现秒级响应。

在实时演示中,记者看到,在控制机箱被打开的一瞬间,周围立刻响起刺耳的警报声,现场工作人员的手机也同步收到了电话提醒,同时监控探头也开始工作,精准定位现场情况。“此前我们防范人为攻击主要靠人工巡查,但很容易发生时间滞后。现在如果遭到了物理攻击,我们收到预警后,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平台,锁定实时画面并安排就近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止敏感内容外泄,做到反恐应急工作可防可控。”

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上,通州区各条道路、桥梁、隧道的监控视频都可以实时查看。通州公路分局路网服务与科技科陈宇杰介绍,平台还录入了巡查车辆的驾驶员信息、搭载的应急抢险物资信息,实现了人、车、物一张图显示。事件发生后指挥部通过平台语音呼叫最近车辆赶往现场,通过车载设备将现场视频实时传输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据此制定距离事发地最近、应急资源最充足的调度方案,实现事件的快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