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73期 >2025-05-08编印

三部门同时发布降准降息降公积金贷款利率
一套金融政策组合拳企稳中国经济
刊发日期:2025-05-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齐聚国新办发布会,重磅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此次政策“组合拳”涵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开放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发力稳市场、稳预期,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去年9月24日之后,三部门负责人再度同台发布政策,释放出金融系统协同稳经济的强烈信号。

央行:

十项措施聚焦提振消费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三大类共十项具体政策措施,从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形成政策合力。

在数量型政策方面,央行将实施两项关键举措:一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二是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将从6.6%降至6.2%。

价格型政策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至1.4%,预计将带动LPR同步下行;二是将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150亿-200亿元;三是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其中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利息支出超200亿元。

结构型政策方面,央行推出五项创新举措:一是将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8000亿元;二是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三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四是优化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合并额度至8000亿元;五是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记者注意到,十项重磅措施聚焦提振消费。其中,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可增强这两类机构对汽车消费、设备更新等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刚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旨在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及养老产业,通过协同财政等行业政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金融监管总局:

八项增量政策稳楼市股市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无还本续贷政策自去年9月扩围以来,累计为中小微企业续贷4.4万亿元;今年1-4月,保险业赔付约1万亿元。

“从前4个月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可以说,行业安全垫持续增厚。”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推出八项增量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二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三是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四是推出支持小微民企融资一揽子政策;五是制定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六是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七是扩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八是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李云泽进一步介绍,在稳楼市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下一步,将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

在稳股市方面,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证监会:

三个“靠谱”实现股市稳定

针对美国滥施关税可能对A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回应,4月初以来,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打出稳市“组合拳”,A股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吴清介绍,证监会将从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二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期将出台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三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对于外资的担忧,吴清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重点采取四项举措: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服务,扩大投资范围,鼓励境外投资机构依规设立服务境内的人民币基金;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深化境外上市备案改革;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创造条件支持优质公司回归内地及香港市场。

“我们有靠谱的经济发展、靠谱的宏观政策、靠谱的制度保障。”吴清表示,不管面临什么风雨,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吴娜

解读:

这套政策组合拳给百姓什么利好?

本报记者 潘福达 袁璐 孙杰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负责人宣布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信号。

业内人士解读称,总体而言,这些政策措施全面、明确而精准,具有较强的力度和针对性,传递出有力的政策信号,政策“组合拳”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释放1万亿长期流动性

宏观政策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备受市场瞩目的货币政策“组合拳”重磅发布,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等。

继2024年9月27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降息以来,降准和降息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此次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降0.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称,此次降息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力举措。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降息将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夯实内生增长动力。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刘晶表示,降准和降息的幅度以及时间基本与市场预期符合,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降以及新的政策工具出台超出市场预期,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降公积金贷款利率提振楼市

会上,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据悉,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范围既包括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积金贷款。此次利率下调后,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执行新的利率,此前已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此次利率下调后,居民申请公积金贷款,月供将降低多少?以一笔金额10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的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为例,按公积金首套利率2.85%计算,月供4136元,总利息48.88万元;按新利率2.6%计算,月供4003元,总利息44.12万元,月供减少133元,总利息减少4.76万元。

记者注意到,上一轮调整公积金放贷利率是2024年5月17日,当时人民银行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为2.85%。

“下调公积金利率,可以减轻购房人负担,有利于刚需与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平衡供求关系,促进楼市止跌回稳。”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表示,这也有利于解决商贷利率与公积金利率倒挂问题,减少中小微企业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稳定房地产金融秩序,减少金融风险。

优化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稳股市

去年10月,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时隔半年,人民银行在本次发布会上宣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人民银行将两项工具额度合并使用,能够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拓宽单项工具的额度上限,从而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机构需求。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表示,在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对等关税博弈加剧的复杂形势下,稳股市不仅为企业拓宽了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更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彰显了对中国资产全球竞争力的强大信心与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