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50期 >2025-04-02编印

通州连续三年投入超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
春风拂过 千亩麦田绿油油
刊发日期:2025-04-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春风拂绿,万物复苏。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小麦陆续进入起身关键期,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近日,记者走访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千亩麦田看到,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起伏,立杆式喷灌设备正均匀喷洒水雾。今年,全区二类苗及以上麦田占比达89.7%,苗情整体优于去年及常年水平,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每块地返青水要浇足8小时!”北京运河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超介绍,由于去年12月以来全区无有效降水,种植户通过冬季麦田镇压、早春精细化管理等措施缓解旱情,并科学延长灌溉时长保障墒情。在黄厂铺村连片麦田,智能化喷灌系统取代传统漫灌,既节水30%又确保水肥均匀渗透,助力小麦根系发育。

“这株3个分蘖的属于壮苗,单株的还需重点培育。”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粮经室主任曹海军蹲在麦垄间,带领团队开展苗情调查。她分析,得益于冬季气温偏高,麦苗干物质持续积累,基部粗壮度较常年提升15%,晚播弱苗转化效果显著。目前全区小麦群体茎蘖数平均达85万/亩,单株次生根多出1.2条,越冬存活率达98%,创历年最优。

面对复杂气候条件,通州区农业农村局组建12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各镇,推行“因地因苗”管理策略:对6.5%的三类苗实施水肥“脉冲式”补给,对旺长苗开展化控防倒培训,同步推进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统防统治。在永乐店镇田间课堂,农技专家现场演示新型植保无人机作业,其效率较人工提升20倍,吸引百余名农户观摩学习。

作为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功能区,通州区连续三年投入超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水品种覆盖率达92%,小麦机械化率突破99%。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产量形成关键期,将强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落地,全力夺取夏粮高产,筑牢首都“粮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