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144期 >2025-03-25编印

打破学科院系与校际壁垒 增设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学位点
首都高校将设拔尖人才实验班
刊发日期:2025-03-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首都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若干措施》近日发布,推出10条举措深化高校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布局。本市将积极打破学科院系与校际壁垒,规划增设一批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学位点;加快建设北京研究中心,为战略科技人才提供平台。

在10条举措中,超过半数直接提到“人才”的引进、培育等内容。比如,北京研究中心将加快建设,为战略科技人才特别是海外引进的战略科学家提供建功立业平台,支持其围绕国际科技前沿,组建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探索,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市将创新建设支持机制,对引进的高水平专家提供北京市人才政策保障。

本市重点支持40岁以下具有家国情怀、战略科学家潜质、未来可能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高校卓越青年人才,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科学研究;长期稳定支持35岁以下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清洁能源、高端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另外,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加快推进建设,支持高校面向基础学科设立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市属高校与部属高校将实施“新双培计划”,联合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数理学科与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支持方式将完善,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智能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不断缩小与全球顶尖学科的差距,并努力实现超越;打破学科院系与校际壁垒,培育前沿交叉学科,推进跨学科科学研究,带动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还将加强对学位授权工作的统筹,用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系统规划增设一批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学位点。

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持续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等一体化创新。北京实验室功能定位将优化,培育前沿交叉学科方向,推动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孵化未来产业成果。本市还将推动高校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基础科学中心和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调形成集群性政策支持;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