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倩雯
北京成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近日在哥伦比亚卡利市召开。其间,在大会官方平行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来自全球81个国家的1200多名地方政府代表,共同展示和交流分享地方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行动与成效。在本次峰会上,北京获评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从源头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自然保护地,守护重要生态空间;持续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并应用于生态保护补偿,不让保护生态者吃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在本次峰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向世界各国展示北京近年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成效。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在国内各超大城市中,只有深圳市是第一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北京累计实地记录生态系统群系136种、物种6895种;处于全球“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有确切记录的野生鸟类达519种,超过全球的5%、全国的1/3。
北京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自然保护地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公园绿地总数提升至106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正是绿色空间的不断扩展,为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其中鸟类就达519种,位居G20国家首都第二位,同时还记录了维管束植物2088种,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提升,助力北京向“生物多样性之都”迈进。
蝴蝶、蜻蜓给北京良好生态“投票”
从2020年以来,北京一直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调查工作。2020年至2023年,北京已累计记录136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山区和平原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7.07%、31.40%,湿地保护率超过82%,自然保护地占市域面积达到20%左右,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累计实地调查记录到的各种物种,已经达到了6895种。
有一些动物或植物比较特殊,有它们在的地方,就预示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它们对好生态最有“投票权”。蝴蝶和蜻蜓就是这样的生物。它们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强,对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健康、人类活动干扰可以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物种之一。
2023年本市在中心城区记录到了24种蝴蝶和29种蜻蜓,光是在天坛公园就记录到了13种蝴蝶,表明这里是蝴蝶在核心区最重要的栖息地。此外,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记录到了16种蝴蝶和24种蜻蜓,是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朝阳公园、颐和园、圆明园等地,都受到蝴蝶和蜻蜓的青睐。
“一树一档”开展区域内古树名木体检
对一些重点的动物和植物,北京更是“宠爱有加”。近年来,像褐马鸡、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种群的数量在北京不断上升;震旦鸦雀、栗鸢、栗斑腹鹀以及叉唇无喙兰、尖帽草等北京新记录野生动植物也不断涌现。为了保护好它们,市园林绿化局相继发布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多次调整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开展了名录式保护管理。
北京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动植物,像百花山葡萄、北京水毛茛等,对这些珍贵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北京实施了多项保护措施;北京建立专门机构,保护和繁育麋鹿,其种群数量已经从38头扩繁到了3000多头;还设立保护小区,照顾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
另外,对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也不落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内古树名木全覆盖体检,形成“一树一档”体检报告,积极探索开展古树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古树村庄等古树名木及其生境整体保护新模式;北京已审(认)定林木良种及草品种447个,收集保存1.2万余份种质资源,45种老北京果品、47种天然林木种质资源被纳入重点保护;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北京,推动以蜂为首的资源昆虫产业发展,建成蜜蜂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0处,种蜂场3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形成了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