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维静
为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回收路径,让作为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中的第一链变得畅通、高效,通州区通过“一袋式上门回收,智能回收机,垃圾分类数智化”等智能的回收设备,多样的回收渠道,灵活的回收方式,让玻璃、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不再鸡肋,让纸壳、塑料瓶、易拉罐等较高值可回收物变得不再占地儿。让积少成多成为描写账户金额的专有词汇,让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得更加方便,快捷。
如今,在城市副中心构建回收循环利用市场化运作,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一项具体实践。今年以来,通州区城市管理委通过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扔个垃圾还能赚钱”
前不久,马驹桥镇在合生世界村和合生世界花园新增投放了21台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目前,该镇5个小区内的智能设备总数达到33台,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和可回收物投递便利性。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8月设备运营以来,社区居民反响热烈。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0名居民积极参与投递活动,投递的废弃物重量累计达到12.2吨。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居民们对垃圾分类行动的热情,也显示了智能设备在提高回收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环保回收,运营方还推出了提现奖励机制。居民通过投递可回收物,可以根据物品的重量和类型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可提现。这一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已有1500名居民成功提现,提现金额超过3500元。
永顺镇实施“一袋式”上门回收模式两年半,已实现互联网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4.1万余次,资源化处理可回收物465.3吨。“一袋式”上门回收模式以“免费上门服务、免费发袋收集、应收尽收、全品类回收、不用细分、环保金奖励”为核心,居民通过注册“爱分类”微信小程序,建立个人碳能量账户,领取专用收集袋后,将自家产生的干净、干燥、无异味、无污染的可回收物,装满收集袋或满5公斤以上,即可使用小程序或电话进行预约免费上门回收。
“辖区的可回收物被收走后会统一称重,可按照0.8元环保金/公斤给予奖励。我们还在富河园、悦澜水岸家园等小区试点厨余垃圾称重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引导更多居民从被动到主动践行垃圾分类。”永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永顺镇还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占地约49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中转站,对生活源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减少各小区堆物堆料,让市场化单品回收和“一袋式”兜底回收形成良性互补,实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的有效衔接闭环。两年来,互联网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4.1万余次,已资源化处理可回收物465.3吨。目前永顺镇开通9家环保金便利店,已实现全域可回收物“一袋式”上门回收服务,所有小区居民均可注册参与使用,现已累计注册12069户,回馈居民环保经费37万余元。
“不管是易拉罐还是废纸壳,只要是可回收物,通通装袋打包带走,省心!省力!之前家里零碎的废品舍不得扔,又不好卖,这下在家门口就能回收,太方便了!”富河园小区刘阿姨每隔一段时间就收拾自家的废品,用她的话说,“扔个垃圾还能赚钱,一举两得!”
三种回收模式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目前,我们正通过引入三种可回收物回收模式作为试点,让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实现投放便利、精准收运、市场运作。”区城市管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可回收物利用市场化运作让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居民在分类过程中可以换取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积极性,变“被动分”为“主动分”。
模式1“一袋式”上门回收
居民将家庭中产生的可回收物统一放入蓝色袋子里(居民无需对可回收物进行细分),由专业的回收员和物流车辆将其运往可回收物中转站,进行精细化分拣。分拣后的可回收物转运至各利废企业,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链条,居民可从中获得环保金用于日常消费。
收集环节。居民通过线上预约,由工作人员按照居民约定时间上门,对居民产生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如废纸、塑料、纺织品、金属、玻璃等,现场进行计量称重,按照重量计算给予居民环保金奖励(环保金与人民币比例1:1),环保金可用于线上商城或线下合作便利店消费,尤其是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家庭对此模式非常欢迎。
运输环节。工作人员将居民产生的可回收物通过合规的电动三四轮车或封闭式厢式货车,运送至可回收物中转站统一回收。
处理环节。可回收物中转站将收集的高、低值可回收物按照不同品类进行分拣、分类、打包、处理,并加强处置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
利用环节。回收主体与各品类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企业建立稳定的再生资源利用渠道。
模式2 智能回收机
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可实现智能称重、实时结算、容量预警与空间压缩、系统智能自检等功能,不仅提升了回收效率,还增强了用户体验。此外,回收机还引入了AI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塑料瓶、牛奶盒、易拉罐等不同种类及具体品牌的可回收物,识别准确率高达98%以上。数据分析系统可实时监控投递物品与交投数据,为运营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通过建设“点-站-中心”三级收运设施,配合“互联网+回收”收运模式,打造了可回收物收集、转运、处置的全流程收运体系。这种体系化的运作模式提高了回收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从社区回收到终端分拣到原材料再利用的经营模式闭环。
社区站点:在居住小区内,投放智能回收设备,居民可通过微信扫码投递高、低值可回收物,机器根据投递重量并经末端核验无误后通过微信直接提现。
中转站:智能回收设备满仓后,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发送数据到运力平台。系统自动派单,并为清运人员规划好最优路线,清运人员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运工作。货物先运送到中转站暂存,再由货车集中运送到末端的分拣中心,每个袋子上有二维码,可全程追溯。
同时,中转站还针对周边保洁人员和商户等群体设定回收模式,主要回收对象是中转站附近的保洁和沿街商铺,采取创新的“后质检模式”,先给保洁人员和商户发放不同颜色的袋子,货品在末端工厂进行统一的质检和结算,可实现各类群体的可回收物的充分回收。
分拣中心:可回收物通过半自动分拣线,在集散场最终被精细分类。分拣打包后直接销售给下游企业或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现循环再生。
模式3 垃圾分类数智化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和自动化设备,精准分辨各类垃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垃圾产生量、分类状况及清运进度。从垃圾的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垃圾得到最合理的分类和处理,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例如,智能垃圾桶能够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进行分类投放,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垃圾分类机器人则可以高效地分拣厨余垃圾,使其自动破袋、干湿分开,提高了分类效率;居民投放垃圾扫码或刷卡还可以得到相应的现金奖励。
数智化分类设施涵盖了垃圾分类的全品类,无论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都能得到精准的分类处理。通过智能化的识别系统和便捷的操作界面,垃圾桶能够自动分辨不同类型的垃圾,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准确的引导。居民们轻松地完成了垃圾分类投放,不再需要人们费力去记忆复杂的分类标准,科技的力量让垃圾分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数智化垃圾分类设施从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利用无人收集车,让整个流程更加高效、环保。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垃圾分类情况,及时调整收集和运输方案,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便利的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垃圾的产生量、分类情况以及清运进度,以更加合理地规划垃圾处理设施,优化清运路线,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效率。
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提到,城市副中心正探索形成“无废城市”新路径。其中,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治理,采用“值守服务+积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参与率达到95%以上,自主投放准确率稳步提升。同时,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两网融合”,新建或升级改造一批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兼顾再生资源回收功能,进一步完善投放、收运、处置三个环节。
区城市管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收运体系是资源循环利用链路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扩大完善可回收物交投渠道,释放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的内生动力,为我区资源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