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033期 >2024-10-16编印

“家门口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几大医院都来了 几大公园都美了
刊发日期:2024-10-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陈强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这些天以来,记者在副中心采访时发现,居民们对“家门口的幸福”特满意,对“千年之城”的发展前景倍加期待。

不用进城也能看上知名专家

宋庄“画家村”西侧不远处,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于本月下旬开诊。首批开诊科室包括冠心病中心、心律失常中心、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小儿心脏中心等“王牌科室”。

从门诊楼进来,记者在一层环视一圈,却没发现建档、挂号、缴费等窗口。原来,通州院区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可以集中为患者提供首次就诊患者建档、挂号取号、医保业务、医学证明盖章、门诊病案复印、打印检验报告等多项服务。

记者在医院大门口碰到了几位附近的居民,他们都对安贞医院的到来倍加期待,“家门口有了大医院,往后不用进城,也能看上全国知名的大专家了。”

近年来,优质的医疗资源如同汩汩泉水流向副中心——2019年,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2021年,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开诊;2023年,市疾控中心通州新址开工建设、友谊医院院区二期工程启用。愈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不仅大幅增强了副中心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也给居民们带来了更多“家门口的幸福”。

老两口的薄棉袄“退休”了

王萍萍今年68岁,跟老伴儿住在九棵树街道云景里小区。过去一到冬天,老两口即便不出屋,也得穿上薄棉袄。如今,随着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完工,两件薄棉袄“退休”了。

云景里建成已30年,有16栋楼,常住人口2300余人,其中六成是老人。“改造之前,小区用的是自备井供水,屋里冬天热夏天冷,下水道也容易堵……”王萍萍说,现在不光接入了市政水、换了新保温层,就连上下水管道都升级了,屋顶还实施了“平改坡”,既能保温隔热,又能顺畅排水、避免漏水,“家里住着特舒服!”

更让老两口满意的是小区里的变化。出了单元门,走几分钟就到了翻新后的小花园,塑胶地面踩起来挺软和,孩子们也有了专属游乐区。通州区住建委重大项目中心副主任邱磊介绍,改造后的云景里补充了8000多平方米绿地、351个停车位,实现弱电线缆入地约2144米,小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大运河畔品味副中心秋色

接下来的一个月,家住通州的摄影师郭建华,要把生物钟调成“彩叶时间”。不过,他不必去喇叭沟门、香山、坡峰岭捕捉美丽的风景,“家门口的大运河两岸,就能拍出不少满意的照片。”

今年68岁的郭建华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过去20多年,他坚持用镜头记录家乡发生的巨变。用他的话来说,副中心“一天一个样儿”。

“以前是没得拍,现在是拍不够。以前得背着相机到城里、山里找景儿,现在家门口就是一步一景、四季有景。”老郭向记者展示了他拍的一组得意之作——

一边是烟囱林立的化工厂,一边是满眼皆绿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单看图片很难想象,它们实际取景自同一区域。当地居民说,当年工厂气味呛人,甚至得给居民发补偿费。如今,这里蜕变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面积近4个颐和园大小。就在过去“孩子们要捂着鼻子跑过”的小路旁,郭建华今年甚至拍到了多只白天鹅飞过。

多年来,郭建华走遍了大运河森林公园、西海子公园、运潮减河公园、张家湾公园、宋庄文化公园、台湖公园……“它们就像副中心的一条绿色项链,多姿多彩、美丽动人。”老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