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倚剑
京藏一家亲,共绘同心圆。2024年是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30周年,在对口协作中,北京市通州区与拉萨市城关区结下深厚友谊。文化交流春风化雨,旅游协同共谋发展,两地携手发力,推动城关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路远茶香情谊长
来到拉萨市城关区夺底街道桑伊社区,走进奔咱喜咔茶馆,藏式传统甜茶和酥油茶的香气缭绕,屋里坐满了客人。茶馆虽小,却有大来历,这是由通州区专门出资建设的扶贫茶馆。
“茶馆建成几年,门前的路也通了,走着方便,口味也好,大家都习惯了每天来这里喝茶。”次旦央金就住在附近小区,社区近年来的变化她全看在眼里。
从前,小区居民想出门,得绕个大圈才能走上大路,社区也缺少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在通州区援藏资金和马驹桥镇对口支援资金支持下,桑伊社区有了自己的党群服务中心,东尊名城室外活动广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2023年,社区主干道路打通,出门不用拐,娱乐有地方、有组织。2000多户居民都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温暖。
次旦央金介绍,现在党群服务中心会定期组织活动,她认识的居民们,有的参加了合唱队,有的学了钢琴,二楼的托幼中心开设了托管班,志愿者在此陪孩子们玩耍、教识字,还有跳舞、唱歌、画画、手指游戏、古诗语言等课程,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居民的温馨家园。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对口援藏资金支持下,今年桑伊社区还有一段约500米的断头路将会打通,计划改造一间酒店式公寓。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社区居民充满期待。
授人以渔促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州区通过对口支援直接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布局长远发展,挖掘当地潜力。
通州区马驹桥镇支援建设的培训基地,成为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大“课堂”。夺底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土登洛桑介绍,夺底街道总面积97平方公里,属于半农半牧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大格局下,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为帮助当地居民就业,培训基地准备了各种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居民学习新本领,考取资格证,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文旅产业是近年来夺底街道产业提升的重点之一。夺底街道文旅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地西藏擦擦博物馆、雪山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资源;辖区内还有诸多“林卡”(公园)和易措湖,同时吸引着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前往游玩。此外,街道也在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争取招商引资,资源禀赋加管理升级,同步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火起来。
从以往的援藏项目中,也能发现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桑伊社区主干道旁,坐落着拉萨啤酒有限公司,道路升级改善了企业的运输条件。正在筹划的酒店式公寓满足了旅游热带来的客流,也助力解决当地居民就业。
文化交流增友谊
资金支援、协助规划产业发展之外,通州区与城关区的文化交流也相当频繁。城关区文化旅游工作相关单位曾多次来到通州区调研,针对文化传承、活化展示、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取经学艺,也计划将西藏的特色文化带到北京。近期,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将来到通州,为居民们带来别具一格的藏戏演出和综艺表演。
娘热民间艺术团团长旦增罗布介绍,约七年前,艺术团就与通州结缘。通过一场场外地演出,艺术团逐渐摸索出西藏文化“走出去”的途径,融合当下流行演出形式,制作观众喜闻乐见、汇集多种文艺形式的综艺晚会。
城关区教育局开展2024年“民族团结北京研学交流”活动,以“热爱祖国 感受北京”为主题,带领38名师生开启北京之旅。师生们参观国家博物馆、长城、圆明园,观看升旗仪式,并与通州区芙蓉小学的学生共上一堂美术课。
城关区教育局思政办工作人员德白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北京、感受通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在藏汉少年儿童共同的课堂上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深厚的藏汉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