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红利
历经十年努力,京津冀产业协作已迈入产业链合作共建为主的新阶段。昨天,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在河北召开,聚焦强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链接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等问题建言献策,为三地产业“协奏曲”发出政协“好声音”。
今年是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十周年。依托这一重要平台,三地政协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协商议政,在交通一体化、改革创新、水资源保护利用、社会保障领域共建共享、“十四五”规划战略协同、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为推进协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京津冀产业协作
迈入产业链合作新阶段
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京津冀产业协作已从产业疏解承接为主的模式,迈入产业链合作共建为主的新阶段。”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介绍,十年协同,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突破10万亿元,“五群六链五廊”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逐步实现;三地企业累计在京津冀区域互设分、子公司超过9万户,三地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为三地产业协同注入新动力。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尚斌义说,三地梯次共育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五大产业集群,汇聚发展合力。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集群主导产业规模近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50%,集聚3.3万余家企业,综合优势明显。
“京津冀产业协作发展潜力巨大。”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常丽虹介绍,三地六条重点产业链的一批骨干企业在京津冀三地分别设立总部或子(分)公司,上下游配套产业衔接更加紧密,呈现大区域布局、龙头带动和链式发展的新特征。
建立协同机制
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
“六链五群”是京津冀三地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重点。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为目标,北京市政协建议,构建三地分管领导“链长”挂帅协调、三地龙头企业“链主”主导牵引、高校科研机构“链创”协同创新的三级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全链条协同推进“堵点”招商,“卡点”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天津市政协建议,三地聚焦“堵点”联合招商,“一链一策”精准招商;聚焦“卡点”联合攻关,打通产业和创新“握手”通道,接续开展“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成果产品。聚焦成龙配套“撮合”对接,共建服务信息平台,推动更多企业纳入区域供应链,缩短配套半径。
“链长制”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目前,六大产业链链长制已经建立。河北省政协认为,应聚焦产业链条发展,围绕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列出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的落实作为“链长”的重要考核指标,强化“链长”责任,推进京津冀产业深度合作、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北京市政协认为,应整合三地科研力量,建立联合攻关工作机制,围绕前沿优势领域,积极探索研发经费共同投入、产业化利益共享的新办法。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设立联合研发项目,整合三地科研力量,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核心部件、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基础研究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随着产业协作进入“深水区”,更加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天津市政协建议,政府从“给政策”“给优惠”转向“给通道”“给机会”,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京津冀布局。还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当主角、唱好戏,开展供需对接、联盟搭建、以商招商等活动,从政府“定链”向市场“成链”转变。
随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各类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河北省政协认为,应加快破除行政障碍和消除市场壁垒,构建促进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管理职能协同协作,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推动实现企业资质标准互认互信,深化货物通关一体化管理,加快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