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目前,位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内的农作物育种加速器和逆境表型鉴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该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加代通量最高的作物快速育种服务体系,可缩短育种周期2-3倍,解决育种周期长的卡脖子难题。
在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排搭建起来的透明“阳光房”前,不时有工人进进出出,推土的、低头埋管线的,大家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紧挨着“阳光房”的建筑已经搭建完成,建筑内部被分为一个个房间,房间各类实验器柜已陆续摆放整齐。农作物育种加速器包括1400平方米室内全人工光生长室和5200平方米玻璃温室加代室,通过精准的光温水气肥控制与耦合技术,能实现作物每年4-7代次的繁育,缩短育种周期2-3倍,解决育种周期长的卡脖子难题。“这里建成后,育种和科研单位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平台可以为大家提供高标准快速加代共性服务。”园区相关负责人赵小翠介绍。
农作物育种加速器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室内全人工光生长室建设,玻璃温室加代室将于8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建成后,这里除了为育种、科研单位提供开展育种材料的早代选择、育成品种个别性状的快速改良,以及生物育种性状的快速导入等服务外,还可以加快突破性新种质创制、加速生物育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提升北京种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动能。”赵小翠表示。
除了可以创造更大社会共享价值,为育种和科研单位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外,加速器建成后还将为北京农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区吸引重点实验室落户、承接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育种联合攻关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北京持续培育农作物种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孵化器。
在积极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为了加强平台的商业价值,园区正在筹建作物逆境表型鉴定平台和品种测试大模型共5026平方米。该平台和模型将人工智能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数据模型算力,建立精准可控的生态环境模拟与逆境鉴定服务体系和品种测试模型,为育种和研发单位提供抗性品种选育与改良、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等共性的育种实践空间和服务,为品种测试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