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董杨)前不久,两张珍贵的血卡分别从广东东莞和河北衡水紧急寄到了通州区救助站。在站里等待的工作人员精神为之一振,迅速“接力”向通州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请求基因检测支援,一个持续16年的寻亲迷案拨云见日。
早在2008年,通州区西集派出所接警,在西集镇牛牧屯村发现一名女性流浪乞讨者。经民警现场核查,该中年女性一身泥土、衣衫褴褛,时而自哭自笑、胡言乱语,疑似精神障碍。除了其口中隐约发出的“yu”之外,民警无法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经人脸识别、指纹比对、户籍查询等方式,民警也没有识别出受助对象的有效身份,遂将其护送至北京市民政局指派的定点医院,取名“西集”,对其进行保护性救助。
2019年6月,随着“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障碍人员”救助业务自市民政局下沉,“西集”的救助任务也正式转交到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中。
“‘西集’到底是谁?她的家人在哪里,是不是正焦急地盼着她赶快回家?”将“西集”妥善安置到衡水第七人民医院后,解开“西集”身世之谜的任务正式列进了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表中。
尽快帮助“西集”寻亲,成为萦绕在工作人员心头的大事。但由于与当事人存在沟通障碍,极大地增加了寻亲难度。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持续不断地发布寻亲信息,期待早日帮助她回归家庭的怀抱。
时间一过就是五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4月,“今日头条”寻亲平台传来了好消息——“西集”疑似广东省东莞市走失人员徐女士,所以,“西集”口中常说的“yu”很有可能是“徐”。
几经周折,工作人员经由东莞市救助站联系上了“西集”的疑似子女。因她离家多年,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无法通过照片和视频确认这就是母亲徐女士。经沟通,最终决定通过科技手段对“妈妈”的身份进行确定。
5月底,“孩子们”向区救助站寄来了自己的血卡,与此同时,衡水第七人民医院也寄来了“西集”的血卡。拿到关键线索后,工作人员立即向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求助,请求其协调科研检测机构对两张血卡进行基因检测。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治安支队传来喜讯。经比对,两张血卡基因信息相似度为0.999,根据GB/T37223-2018《亲权鉴定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认定,不排除“西集”是“孩子们”的生物学母亲。寻亲成功了!
日前,广东第一救助安置中心的工作人员乘坐列车来到北京接领徐女士。离家16年,徐女士终于再次听到了乡音、见到了家乡的“亲人”,多年来一直压在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心头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