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兆玉
如何为群众“贴身服务”?如何将身边问题在源头防范解决?如何促进基层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漷县镇从联系服务群众、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出发,织好党建网格、村居网格、功能网格“三个网格”,以“党建+网格”的方式破解为民服务难题,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织密“党建网格” 党的工作全覆盖
政策理论下网格、工作力量下网格、服务管理下网格。漷县镇以开展“三下”工作为载体,以机关科室及机关干部为主体,把“党建网格”压紧压实,让党的工作落在群众的心坎上。
机关干部在下村入户过程中,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引导群众知晓政策、学习理论。每周三,镇领导及相关科室领导会常态化下村(社区)开展安全检查、人居环境整治、接诉即办等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立足工作职能,机关各科室每月至少下村(社区)或企业开展一次送贴心服务、送技能培训、送就业指导、送政策解答的“四送”活动,主动为群众、企业排忧解难。
织细“村居网格” 服务群众全天候
漷县镇以开展上门问需、上门问计、上门解难题、上门送温暖的“四上”工作为载体,以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团员青年为主体,把“村居网格”落实落细,促进服务群众落在实际行动上。
张庄村位于漷县镇东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运河畔,因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2018年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村里现在环境好了,村民也想着‘靠水吃水’,想申请民宿。”张庄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四个上门”工作,围绕群众需求,主动联系通州区文旅局,帮助村民申请民宿补贴,同时,按照村内大多数村民需求,在村中心位置建设敬老文化广场,切实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有啥烦心事,到“说事点”来说说。柏庄村搭建参事议事的平台——“百姓说事点”,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一份份“满意答卷”。“农田里的农用电插座不够,农忙季节有些村民要从家里拉电,很不安全,希望村里能给我们增加一些。”在“百姓说事点”现场,一位村民提出了关于增加农用电插座的建议。随后,又有三位村民提出了修复损坏健身器材、清理大棚杂草和水渠等建议。对于村民提出的这些问题,柏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军当场表态:“本周村‘两委’会讨论后会把这些问题反馈,能解决的出方案,不能解决的也会详细回复。”
柏庄村“百姓说事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等民生实事,鼓励百姓建言献策,激发百姓参与村庄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上门问计工作台账,不断提高协商议事自治水平,做到工作前听“百姓说”、工作中让“百姓议”、工作后请“百姓评”,该经验已在全镇推广。
坚持“格中事格中办”,漷县镇上门解难题、上门送温暖。马头村党支部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电话,为每户村民制作发放一张写有“两委”分工及电话的便民服务卡,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漷县镇党委书记郭枫表示:“把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去办,形成上门解难题工作台账,做到民忧有人解、民困及时解,确保百姓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织牢“功能网格” 供需资源全响应
漷县镇以开展党建结对、产业发展结对的“两结对”工作为载体,织牢“功能网格”,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合力,促进基层治理落在共建发展之上。
“我们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统筹全镇集体产业用地和复耕复垦土地,打造‘漷县菜园’品牌,打响自主农业品牌,充分发挥副中心‘菜篮子’作用,形成党建引领、以强带弱、村村联合、共建共享、特色发展的‘联村党建工作体系’。”郭枫说,同时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结对”共建,注重发挥市区下派第一书记优势,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方式,加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找准乡村发展定位和方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围绕文化健康小镇功能定位,聚焦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漷县镇鼓励辖区企业“企企结对”共建,做到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沿着“医产协同”的产业方向持续发力,形成以重大医疗项目为引擎、上市企业为龙头、产业园为平台的“医、教、研、养、康”全产业生态格局。
同时,引导企业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方面共商共治、主动作为,助力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关新闻:
通运街道成立全区首家街道楼门长联合会
促进社区治理进入良性循环
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日前,全区首家街道楼门长联合会在通运街道成立。联合会设立理事会作为日常工作决策机构,定期制定楼门工作计划,有序开展自治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据了解,自今年3月底通运街道“邻家邻”楼门长培育学校成立以来,街道楼门长队伍从630人增至920人。楼门长开展协商议事40余次,协助社区解决问题40余件,助力解决噪音扰民、乱贴小广告、占用停车位等问题。在京贸家园社区7月的楼门长圆桌座谈会上,楼门长们提出社区附近路灯不亮、社区电线裸露、雨后积水等多项居民关切的问题,社区统一收集意见并联合物业共同修缮,在暴雨来临之前疏通了积水点,实现了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转变。
此次成立的楼门长联合会是一个群众性社会组织,是通运街道创新居民自治模式的一次有益实践。
今后,楼门长联合会将找准目标定位,积极助力社区治理,不断创新优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组织楼门邻里针对停车位占用、杂物堆放等“老大难”问题及接诉即办工单等进行协商交流,逐步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促进社区治理进入良性循环。
此外,楼门长联合会将进一步加大会员发展力度,建立人才“储备库”,注重从各类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中,把有技能、有热心、有责任的居民纳入后备力量,以“传帮带”、楼门长圆桌座谈会等方式,逐步培养为副楼门长、层长等,引导其扎实迈好履职第一步。
“楼门长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打通了联系居民的‘最后一米’。因为有楼门长,街道的楼门自治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和谐邻里氛围日益浓厚。”通运街道党工委书记余龙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家邻”品牌作用,不断深化楼门共同体建设,多渠道吸纳更多居民加入到楼门长队伍中来,鼓励动员更多楼门长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推动形成社区治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切实做到以“小楼门”实现“大善治”的治理愿景,为高质量打造副中心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通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