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鹏)今年1至6月,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亿元,同比增速达89.9%。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为副中心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目前,区科委已完成2024年度科技创新人才评审工作,共支持10个优秀团队和30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资金共计900万元。区科委还同步开展2024年北京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计划、留学人才资助试点计划等相关人才计划,配合区委组织部进行“运河英才计划”的修订与完善,开展2024年度首届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座谈会,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开展共享合作。
应用及时落地离不开相关场景的快速建设,区科委加快推进场景释放,对接各产业牵头部门及环汇置业、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通州供电公司、枢纽公司、通发展集团等重点单位,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技术需求进行梳理,释放应用场景18项。为推进场景赋能产业发展,区科委支持驭翎科技在马驹桥镇试点建设农文旅元宇宙项目,赋能乡镇文旅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副中心实现应用示范;支持种业园建设作物育种加速器服务平台,提升育种效率,推动现代种业产业发展;推动新源劲吾公司在运河商务区落地彩色光伏标识标牌,推动京东方艺云公司在大运河景区落地数字文旅驿站。
今年,区科委实施创新伙伴计划,制定印发了《通州区创新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了首批创新伙伴征集推荐工作,共征集企业31家,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和评估,最终确定甘李药业、福元医药、中际联合等16家企业纳入首批创新伙伴计划,涵盖未来健康、未来信息、未来能源等3大未来产业领域,从匹配创新供应链资源、定制化科技政策扶持、丰富应用场景需求供给、落实定制化属地保障服务、扩大交流宣传推广等5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系列服务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以超前布局助力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区科委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医药健康产业获得重大发展。目前,通州区已被纳入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联席会,新一轮北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四核多点”的空间布局,副中心被列为具备优势的“多点”区域之一。
当前,通州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今年1至5月,全区医药工业42家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48.6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8.02亿元,同比增速3.10%;医药商业46家规上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速6.47%。
公共平台深入布局,也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筹建医药领域孵化器,正加速医药领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了加速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区科委梳理区内88家医药健康规模以上企业情况形成企业清单,并逐步走访对接,构建企业紧密联系机制;通过对接嘉晨西海、德立福瑞、泰格医药等重点企业,目前熙源安健、脉愈医疗已注册落地。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已与甘李、福元签订临床试验合作协议4份,与天智航合作共建“数智骨科临床研究中心”,已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90余台。
在大运河两岸,各个环节都在与提质增效较劲儿。区科委创新服务举措,推进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95家企业给予奖励性后补助资金支持。今年1至5月,全区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合计逾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高出全市平均值6.7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挖掘科技服务业潜力升规企业,区科委全力辅导凯天诚信、神舟绿鹏等11家企业向区统计局补充升规纳统材料。1-5月,全区新增科技服务业注册企业5297家,同比增长99.4%,占全区新增注册企业总量的38.2%;全区科技服务业注册企业保有量达57717家,同比增长21.2%;规上单位总量达93家,同比增加23家,增幅33%,产业基数不断扩大。
只有科创引擎才能强劲推动产业升级,迸发出强大的关键力量,带领副中心驶向崭新的时代。通州区为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下半年将持续开展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届时,区科委将与乡镇街道联动,利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机构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为企业提供高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等政策的辅导服务。区科委还会深入重点企业做好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挖掘技术合同输出和吸纳的存量,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培训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促进技术合同登记输出成交额和吸纳成交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