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淇
近日,北京市总工会印发《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北京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和《首都工匠学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推进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加快培养更多符合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大国工匠、北京大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到2026年,全市首都工匠学院将达40家,覆盖各区总工会以及各产业工会。
今年再建10家首都工匠学院
工匠学院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阵地,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展示、交流转化的平台和载体。2022年以来,市总工会已在全市建成5家不同类型的首都工匠学院。今年至2026年,市总工会将继续加快推进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
根据《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首都工匠学院体系是以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首都工匠学院、区(产业)工匠学院为主体,以企业工匠学院、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学校、站点)为基础,以网上工匠学院为补充,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工作体系。预计到2026年,全市基本建成“1+40+N”首都工匠学院体系。“1”即建成1家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40”即建成40家左右首都工匠学院,“N”即建成若干家区(产业)工匠学院及分布广泛的企业工匠学院、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学校、站点)。网上工匠学院纳入北京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同步推进。
具体进度安排方面,今年,全市将再建成10家首都工匠学院;2025年,再建成10家;2026年,再建成16家以上,总量达到40家以上。原则上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分布1至2家首都工匠学院。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按照每年至少建成1家区(产业)工匠学院的要求推进工作,到2026年,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均建成3家及以上的区(产业)工匠学院。
建设标准方面,每家首都工匠学院培育特色专业或职业(工种)品牌不少于2个。每年培训职工不少于1000人,组织开展职工实操培训不少于4期或200人。通过培训提升职业技能职工人数每年增加5%左右。区(产业)工匠学院各项指标不低于上述首都工匠学院相关指标的80%。
每两年选树50名“北京大工匠”
根据《北京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本市将定期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选树一批工匠人才。每两年培育选树50名左右北京大工匠,每年培育选树100名左右区级(产业级)工匠、300名左右企事业单位工匠。
北京大工匠的培育选树对象要政治素质过硬,具有5年以上一线生产现场工作经历,长期践行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突出技术技能素质,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职工为主,兼顾行业、区域等因素。
对符合条件的北京大工匠,可由其所在单位按程序优先推荐“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评选。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工匠,北京市总工会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总工会的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遴选。北京市总工会将给予北京大工匠每人5万元奖励。鼓励各单位以北京大工匠名字命名其所在班组,为北京大工匠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市总工会将对北京大工匠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且通过评审的在研创新工作室项目每年提供10万元的助推资金,连续3年,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命名为“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首都工匠学院将获资金补助
《首都工匠学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北京市总工会每年对首都工匠学院(不含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进行补助,支持首都工匠学院开展工匠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各级工会组织和首都工匠学院所在单位配套补助。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首都工匠学院立足特色专业或职业(工种)品牌,面向全市职工举办线上线下长短期工匠人才技能培训班,可用于首都工匠学院师资培训、工匠人才研修、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专题研讨会、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境内外培训等与工匠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项目要重点聚焦培养首都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创新攻关,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