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紫荆雅园,居民在微花园合影。记者 何建勇/摄
口袋公园,给市民带来“转角遇到美”的惊喜。经过数年建设,本市已经有了610处口袋公园,弥补了这座超大城市中生态、休憩、文化等空间之不足,为京城带来宝贵的方寸之美。
小尺度空间精雕细琢
这个夏天,酒仙桥冒出了一座口袋公园。它位于驼房营西里社区南门对面、酒仙桥南路旁,面积大概200多平方米。清晨和傍晚,不少居民都来遛弯、聊天、打太极。
“螺蛳壳”里造园也要精雕细琢。“你看,这背景墙上画的是古代骆驼驮运漕粮进城的场面。上次我还带小孙子来这儿,给他讲这故事呢。”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到了傍晚,背景墙上“驼房营口袋公园”7个大字和漕粮进城的画面还会亮起,立体精致。置身其中,让人仿佛也融进了画里,成为了一名赶驼人。
酒仙桥早已是建成区,哪儿还有空间开辟公园呢?其实,口袋公园所在的三角地原本有一处违建,街道对其依法拆除后,决定以“绿地延伸、文化嵌入、功能辐射”为设计理念,营建一处可穿行、可休息的城市客厅。
首都北京是“千园之城”,大手笔的公园足有上千个。尽管如此,口袋公园仍有必要之处,它们面积通常在1万平方米以下,选址灵活,形式也多样,是距离市民最近的绿色空间。
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如今,610多个口袋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包括小微绿地和小游园等。到今年底,全市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1%,这意味着九成市民能够出门见绿。
城市里挤出口袋公园,利用的大多是不起眼的边角地。比如闲置空地、小违建腾退地、立交桥下空间等。因此,每建成一处口袋公园,或许就意味着消除了一个脏乱差的地方,也就有越多的居民可以推窗见绿,移步进园。
“口袋”里装着多种功能
“口袋”里要装什么?除了绿色和生态之外,很多口袋公园被植入了体育、艺术的基因,变成了社区活动的场所,甚至会变成热闹的商业市集。
今年5月,东城区多了一处艺术范儿十足的口袋公园——东美园。它大概3000平方米,被中国美术馆、隆福寺、嘉德艺术中心三大艺术文化地标紧紧围绕,且处于故宫-王府井-隆福寺的“文化金三角”之内。
东美园没有辜负这样好的地段儿。园子的核心区域是一座缓缓架起、简洁大气的环形艺术之桥,向内围合出一个有雕塑、苍松、竹林、曲径的静谧花园。最令人惊艳的是,东美园以“开放美术馆”为理念,多座名家艺术雕塑点缀其间。在园子西侧的休闲空间,游客还可以看书、买书画、喝咖啡。
“东美园实现了历史与现代、自然美与艺术美和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院院长王忠杰说,口袋公园以“点状斑块”的形态融入城市空间,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尊重环境,一园一品。
再把目光投向丰台的赵公口桥区附近,一块废弃绿地改造而成的同仁小园,正迎来它的第一个夏天。
地块位于同仁堂制药厂西墙外,形状狭长。从前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绿地,路过的人脚步匆匆,极少停留。去年,丰台区利用树下空间营造了“同仁小园”,遍植蒲公英、金银花、黄芪、白术、决明子等千余株中草药。眼下,小园浸在草木清香中,因为种了不少薄荷,就连蚊虫都很少,很受居民的喜欢。
街坊们组队打理小花园
口袋公园面积虽小,建设和管理难度却不小。在“花园城市”的建设中,本市提出“人人都是园丁”,号召广大市民和社会单位一同参与绿化美化。
和平街街道位于北三环,公园绿地相当稀少。近几年,街道梳理了辖区所有的小微空间,并着手建设小花园。数月前,22处口袋花园亮相了。
在胜古北里24号楼前,老街坊们拎着马扎、端着茶壶,在共享花园里乘凉聊天。住了15年的居民李京慧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块失管多年的荒废绿地,堆放了各种杂物,影响小区环境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自打街道开始改造荒废绿地,社区党委就召集我们开了好几次协商会,有楼门骨干、居民,也有产权单位,大伙儿一块儿商量着干。”
没多久,垃圾和杂物就被清理了。大伙儿热情挺高,自己动手栽花种草。绣球、小菊等花卉需要晒太阳、吹风,在自家阳台上养不好,也被连盆端到了花园里。“有邻居说想把鹦鹉也安置到这儿,我们欢迎啊,特意增设了鸟舍。”李京慧说,“我们一合计,干脆管这儿叫‘鸟语花香园’吧!”
维护小花园,需要人力,也需要资金。和平街街道还发动社会单位开展花园认养,目前已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首华物业等8个社会单位参与。
本报记者 朱松梅 武亦彬 通讯员 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