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君
本版摄影 唐建
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今年北京中考的语文题成了热门话题。不少北京地标性建筑,以及漕运码头等副中心元素出现在题目中。让同学们漫游北京、寻古访今,鼓励学生丰富见闻、开阔视野。
不仅是中学生的考试,在小学的乐考题目中,大运河也成为关键词,让小同学们跳出课堂,以游戏闯关方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跟着课本去旅行”“带着试卷去打卡”,暑期将至,副中心各处文旅地标也做好准备,欢迎孩子们来大运河边游学博识。
多处地标建筑入题
2023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正式对公众开放,其中就有被誉为“开馆即顶流”的最美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这里也一跃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在今年北京中考的语文试卷里,也出现了北京城市图书馆的身影。
试题由“北京坊”“《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四段手记和结语五部分构成。阅读材料体现出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引领学生关注厚重的城市底蕴和深刻的红色记忆,关注北京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象。同时,引领学生紧跟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开阔眼界,积累积淀。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试卷中的情境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更好展现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也引导学生关注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聚焦不断出现的新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了解并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暑期将至,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大运河森林公园、北京环球度假区,以及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期待孩子来品味运河文化,丰富学识。
身边文化地标让灵感飞扬
漕运码头、北京城市图书馆……试卷中出现的“副中心符号”让很多考生津津乐道。
“试卷里都是身边事,身边的文化地标,写作很顺手,灵感飞扬。”一位通州区考生走出考场挺自信。作为在大运河边长大的通州孩子,他对京杭大运河很熟悉,这项世界文化遗产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孕育了数座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它的美,不只在流动,还在它与中国文化深深的联结。
考题中出现的“漕运码头”更是副中心运河文旅的核心元素。从漕运码头向对岸眺望,可以看到被森林簇拥的绿色水岸线,以及月岛观景平台和柳荫码头等自然景观,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副中心漕运文化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体验。每逢节假日,这里还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人们品尝美食,欣赏表演,感受漕运码头的独特魅力。通州的学生自然对这里不陌生。
其实,通州区不少学校曾展开运河课题的研讨与制定。千年运河,于水上、岸边,都有诸多标志性古建,作为看得见的文化遗产,桥、塔、闸、码头、粮仓、船都是主线课题。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们知晓了它们的“使命”,回顾了它们的变迁,了解了它们的价值。不少学生还利用假期等时间,对历史上运河的名人、运河漕运价值、“舌尖上的运河”、运河非遗、古街镇等展开文化探寻。
当运河文化元素融入乐考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本市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取消纸笔考试的基础上,由各学校自主创设闯关式、任务式、探究式等测评活动,采取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形式实施“乐考”。
“利用本学期学习的对称知识,进行运河娃徽章的设计与制作”……昨天上午,通州区后南仓小学“乐考”开考。在老师们的精心布置下,学校教室摇身一变成了“闯关点”。科学学科的乐考内容为常见运河科学知识,如鸟类的特征、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等;语文学科设计了运河小小演说家环节,孩子们勇敢地表达,体现出识字、积累、朗读、口头表达等优秀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对运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数学学科则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了智慧闯关、运河寻宝、运河探秘、运河设计师等内容。
乐考开始,孩子们以组为单位在各考点间穿梭。“三大文化设施的探秘方向与路线怎么设计?”“看视频讲解开漕节及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知识”……一个个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闯关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一学期的所学所得,自信、阳光写在孩子们的脸上。
其实,除了乐考,“乐学”也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据了解,在“双减”后严控作业量的前提下,通州区各小学校不断丰富作业类型,推出了“自助作业”“特色作业”“实践作业”……让学生既能巩固当天所学,又能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强身健体,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种以游戏+闯关的考察模式代替期末考试,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大呼过瘾。其中,融入运河文化的游戏,更受学生们欢迎。
“今年科学乐考就是融入了运河生物圈知识,通过对动植物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表述本学期所学。”昨天乐考中的一幕让后南仓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主任范亚芳印象深刻。在科学学科的“超级小画家”现场,一年级三班的马泽楷,手握彩笔将一只黑翅长脚鹬正在运河水面上觅食的瞬间,栩栩如生地画了出来。他说这是前段时间和妈妈一起在运河边散步看到的,“这种鸟体型不大,黑色的翅膀特别漂亮,让我印象深刻。”
“后南仓小学因运河运粮粮仓而得名,因此学校非常注重联系大运河去开展课程教学,乐考也注重运河方面的文化宣传,使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知运河爱运河。”范亚芳说。多年来,后南仓小学将运河文化元素融入低年级期末综合素质“乐考”活动。学校根据一、二年级所学的内容知识点,制定了详细的评估内容和实施方案。在每个闯关项目考虑学生差异,灵活设计,这样的测试评价,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活动中,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快乐地闯关答题。这样的闯关活动,与传统考试截然不同,告别了纸笔,以游戏方式考查知识点,也让孩子们放下了心理包袱。
东城通州“拉手校”共走运河
以运河为乐考项目的学校不只是通州的学校。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6月14日,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与通州区西集镇中心小学一、二年级的一千余名学生来到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携手参加“乐考”,展示本学期收获的学业成果。千年运河,化作“北京手拉手合作校”学生们的学习新场景。
黑芝麻胡同小学和西集镇中心小学虽然分别坐落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但都紧邻大运河。黑芝麻小学旁边就是通惠河玉河遗址、万宁桥等大运河文化遗存,今年4月,两校在市、区推动下,结成“手拉手合作校”。此次学业展示活动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促成的。
学业展示以“运河文脉连双璧,轴线生辉创未来”为主题,紧密围绕大运河的深厚文化,设计多学科交融的主题活动和学习任务。语文学科设置了“纸短情长送别友人”环节,带领学生们置身漕运码头,共同回忆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感受离别之情。数学学科引导学生们通过计算船只数量和仓库粮食装卸数量等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漕运文化,以实际操作锻炼数学运算能力。科学学科借助植被资源,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花期、果期。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跨学科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用绘画、书法等方式记录这份珍贵的友谊。
据了解,结成拉手校以后,如何依托运河文化共同开发跨学科课程成为两校各项合作中的重要内容。大运河为两校架起了育人资源的桥梁,让孩子在这条文化长廊中绽放独特光芒,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