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娜
近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年来,我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特别是作为最大用水户的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全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至350立方米以下,比十年前降低了近13%,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强调,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
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介绍,首先,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729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76亿人。同时,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开工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深化西线工程和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中线水源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其次,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2022年以来,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开工建设了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开工了重庆向阳、云南桃源、广西长塘、贵州花滩子等26项大型水网调蓄结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将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第三,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目前,全部省级水网建设规划都已批复实施,72%的市级、40%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56条母亲河全线贯通
“修复、保护河湖生态环境,首先从各地母亲河做起。”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全国层面选择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修复工作,包括79条河流、9个湖泊。通过“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方式进行保护修复,包括实施生态补水、优化水资源调度、采取综合治理等。现在,这88条(个)母亲河(湖)中,已有56条河流实现了一次或多次全线贯通,其他河流复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9个湖泊的生态水位保障率达到100%,或完成生态补水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断流26年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连续四年全线复流,断流100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实现了全线贯通。
于琪洋表示,生态流量是衡量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全面加强生态流量管理,从2020年开始,先后组织制定了171条跨省重要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546条省内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并落实了监管措施和保障措施。据监测,现在河流生态流量目标保障率稳定达到90%以上,河湖生态用水得到了比较好的保障,黄河实现24年连续不断流,黑河的尾闾东居延海实现19年连续不干涸。
此外,针对三江平原、黄淮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开展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非常明显。比如,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2023年同2020年相比,地下水水位有比较好的回升,浅层地下水平均回升2.71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6.4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