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948期 >2024-06-13编印

四问本轮大范围高温天气
雷雨频频高温不减何时结束?
刊发日期:2024-06-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骆倩雯

昨天,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气温冲至36.3°C,这意味着京城已经迎来了今夏第三个高温日。按照预报情况来看,今天的最高气温还将达到37℃,也就是高温日将达到4天,或许将超过常年北京6月整月的高温日数(3.9天)。

还没有入伏,天怎么就这么热?晴热高温为何还雷雨频频?如何应对高温天气?这轮高温天气何时结束?就本轮高温一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问:6月就热成这样正常吗?

昨天,本市气温继续“热辣滚烫”,南郊观象台气温冲至36.3°C。全市589个气温观测站中最高气温≥35℃的测站数为501个(占比85%),≥37℃的测站数为235个(占比40%)。

6月还没过一半,天气就这么热了,正常吗?气象部门表示,6月至7月本就是北方高温主力季。从北京常年(1991年至2020年)的高温日数来看,6月北京高温日数为3.9天,7月为4.8天。而且6月至7月酷热天气多,北京出现40℃以上高温的日数,在全年占比达到75%。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从6月8日开始,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这次高温天气强度比较强主要还是受大陆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加上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主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受下沉增温以及辐射增温共同影响,最终形成高温天气。

二问:晴热高温为何还雷雨频频?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解释,持续高温和频繁雷雨天气并不矛盾。由于初夏时节常出现高空冷涡,一般活跃在东北地区。不过,在冷涡的南侧和东侧,高空有冷气团,低空还有西南风配合的暖湿气流,因而华北、东北南部等地会成为雷雨最频繁、剧烈的区域。

就拿6月11日北京的强对流天气来说,白天太阳炙烤大地,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近地面大气被加热膨胀,形成上升的暖湿空气流,此时冷气团南下,就会激发出对流强烈的雷雨云团。

虽然雷雨频频,但是造成高温的天气系统没变,所以气温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三问:公众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农业、电力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面对高温,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暑降温?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柳艳香介绍,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四问:这轮高温天气何时结束?

从预报来看,今天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这一轮高温鼎盛时期是6月12日至14日。预计15日至16日受冷空气和降水的影响,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但18日前后高温又会有所发展。

气象部门提醒,高温天气下,大家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勤补水;户外作业人员需谨防热射病等重度中暑疾病,老弱病幼人群及中小学生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相关新闻:

做好本职工作 保障城市运行

各方在努力送大家清凉

本报记者 孙乐琪 孙宏阳 牛伟坤

身体不舒服,是不是中暑了?奔波在路上的乘客,能否少受点罪?校园里的孩子们,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连日的高温炙烤着大地,也考验着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各单位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身边人送去一份清凉。

学校:操场搭起遮阳网 饮食添加绿豆汤

高温橙色预警持续,本市幼儿园、中小学减少了学生高温时段室外体育课程和户外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送上清凉。

“我们打开了操场的遮阳篷,同时也调整了户外活动的形式及运动量。”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书记肖文惠说,食堂专门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不仅增加了解暑绿豆汤,也按照节气时令对食物进行了科学的搭配。

幼儿园还把高温预警天当成了孩子们认识生活的素材。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动脑筋,一起寻找夏天凉快的办法;动手装饰墙壁,了解夏天有关的知识。

无独有偶,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将高温天里的体育课挪到了室内,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医疗:发生中暑要及时拨打120求助

本市正处于高温橙色预警中。北京急救中心昨天发布提示,中暑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尤其需关注重点人群健康。老年人、孕妇,要避免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该用空调时就要用。慢性疾病患者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调节用药。户外劳动者、户外运动爱好者要加强补水、合理安排户外时间、定期健康体检。

北京急救中心提醒市民,一旦发生中暑要第一时间干预,及时拨打120求助。

交通:高温天出租车网约车应提前开启空调

针对近日天气转热并持续高温的情况,市交通部门督促各网约车平台和出租汽车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暑期出租汽车服务保障,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市民出行体验。

交通部门加强运力保障,督促各网约车平台加强运力监测和调度,保持社会面运力充足,突出重点商圈和核心点位运力保障,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此外,加强驾驶员群体关心关爱,关注驾驶员身心健康,防止超时劳动、疲劳驾驶等情况,保证驾驶员安全运营和乘客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