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944期 >2024-06-06编印

人类幼苗种下千年古树幼苗
副中心北京学校孩子们环境日活动精彩
刊发日期:2024-06-0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世界环境日,千年古树的幼苗种进了现代校园里。昨天上午,以“义务植树进校园 我与古树幼苗共成长”为主题的古树幼苗校园繁育试点活动在城市副中心北京学校、门头沟区三家店小学、密云区密云水库中学3所学校同时举办。密云的“九搂十八杈”古柏、太庙“朱棣手植柏”、门头沟区西峰寺古银杏、潭柘寺白皮松、椒园寺古银杏及通州区古枫杨等古树,以新的形态在校园中续写历史和文化故事。

在北京学校西侧空地,摆了3排栽植箱,每个箱子上都写有古树信息,揭示古树的身份。约10点钟,北京学校30余名师生聚集过来,在现场园林专家的讲解中开始了播种和栽植活动。

“老师,我这种不下了!”一个小男孩突然举手喊道吸引众人目光,老师走来一看,78厘米乘38厘米的栽植箱正中心直挺挺地立着4株刚栽的幼苗,占了大半片位置。而根据要求,这个箱里得种20株。“所以做事要有计划,先画三条线,确定行距和株距后再栽,不然其它种子就没地方啦!”老师边讲边动手帮他“料理纠正”。小学生们渐入佳境,有的小心翼翼拖着幼苗往坑里移,有的则歪着小脑袋提问。

在距此100多米的另一场地,一块块林田整齐划一,这是北京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师生与园林专家一起在其中一块空地上,种植古树大苗。“北京建城史有3000年,这棵古树有3500年,见证了北京城的成长。”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廉国钊蹲在树坑旁,一边上手栽苗一边向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九搂十八杈吗?”其中一个孩子抢答道:“因为它很粗,需要9个人抱着才能合拢,而且它有18条大树杈。”“你说得很对!”

在孩子们与园林专家“你来我往”的对话中,21株小树苗种好了。目测最高有100厘米,矮的也有20厘米,它们是从一粒种子开始培育了3到5年才移栽到这里来。这次在北京学校种植的树苗主要有银杏和侧柏2个树种,来源于4株古树——密云的“九搂十八杈”古柏及其伴生古侧柏,还有太庙“朱棣手植柏”和门头沟区西峰寺古银杏。

“古树是典型的北京乡土植物,是通过自然选择下来的长寿树种。此次古树种子和幼苗进校园,也是一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茂良说。把古树的基因种在不同的地点,通过繁衍、培育和观测,可以筛选出更具个性更适合本地城市绿化环境的种质资源。王茂良认为,这也有助于科学研究,保留古树某方面的特性,孕育优质品种,比如解决侧柏冬季颜色暗淡的问题等。

“古树幼苗进校园在全市来看都是第一次,义务植树进校园也是第一次。”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四级调研员杨振威说。过去北京市民走出家门,走进荒山荒滩、公园林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如今,观念转变了,义务植树进入学校、社区,从娃娃抓起,把绿色的种子播入心田,人人都是园丁。“尤其进校园,这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堂课。孩子们在学校学会技能,也可以带回社区,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水平。一颗颗小水珠,最终汇聚成汪洋大海。”